【 練功筆記・之二 】
走在跨知覺整合的學習路上
謝珪如

圖片來源/ Wix
氣機導引的學習從身體出發,分為三階段:從第一階段藉由動作拓展身體結構,讓身體內在的空間更大,到第二階段理解空間作用力——學習動筋膜來讓身體內部空間產生作用力,經由內外合一的運作練身練心,到第三階段:用無極的概念融入生活,用動作來證明空的存在。這樣的學習應用在現實人生,也對應了三個部分:第一個部分就是對事情要了解基本結構,第二個要看到精神的部分,能夠看空,第三部分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用空相去對待,看一切事情要鬆,鬆就能節能。鬆無止境,是一生的功課。
還記得從一開始,老師就不斷提醒我們:感覺你的感覺,AI時代來臨,很多的事情都可以被取代,唯有五感,必須親身經驗,無可替代。多年來,老師早已為我們準備了五感的訓練媒材,並在課程中循序漸進地帶我們體驗學習。最近老師更在課堂上藉由泡茶、品茶來說明五感是需要訓練的,如果訓練夠,記憶會被不斷的搭橋,這叫做跨知覺整合系統。在課堂上老師說過:「感覺」是一種生滅,「識」是一種執著,「覺」過了就沒有了,感覺記憶只存在五感中,而五感最後抓住了甚麼才會傳到海馬迴變成短期記憶,再依情節的重要性把它變成長期記憶。以喝茶為例:喝茶是因為要認識舌頭、鼻子,是認清你的大腦。腦皮質是長期記憶,鼻子直接到皮質,一條線跑到杏仁核,一條跑到邊緣腦嗅覺皮質,如何將此創造出一種覺知,叫丘腦覺知,這是很美好的過程。就是讓認知充滿了故事,在識裡寫上你的故事、寫上你的註解,你聞到了識,這個味道沒聞過,將之註解為喜悅感、快樂感、滿足感,註解進去杏仁核的功能、註解在皮質的功能上,叫覺識合一。是跨視覺整合系統,是從大腦整合的、是從腦神經整合的、是從綜合皮質區整合到杏仁核,一切都在整合腦,在創造一個腦,改變腦的運作,所以看到的世界都是美,充滿了美感。所以不管眼睛看了多少不入眼的東西,耳朵聽了多少不中聽的聲音,重點是你從中抓住了甚麼?讓甚麼進入你的長期記憶?我們要對世界充滿興趣,放任五感去接觸世界,讓它追求一種美好的對焦,讓你的五感有一個真正的彼岸可以休息,可以平衡你所有的動盪,有一個美感可以讓你歸零,那麼你的靈魂必定安定。
期許自己從氣機導引的身體學習,開啟能量的鑰匙,進而從品味生活,訓練五感,留下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