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 【 專欄二  圖靈集 】   

誠意

   

​阿充

旋梯

圖片來源/ Wix

依照慣例,種子班學員都會在歲末之際,錄製1分鐘的談話,可以是檢討、期許、懺悔或任何內容,總結過去一年,然後將錄音檔放上班級的群組。今年也不例外,大多數學員都跟著這麼做了,反正今年也不選武林盟主,心想期末作業應該就這麼過關了吧!沒想到好戲還在後頭,張老師針對這1分鐘錄音的一席話,搞得大家都抬不起頭來,內心不寒而慄,尤其是像我這樣的老學員。今天就透過這1分鐘的錄音,看看自己到底怎麼了。

 

聽的不是內容,是誠意
 

當老師提到「誠意」時,我的心頭馬上一涼,我即刻就自首了。我一點誠意都沒有,我只是交差了事,而且還要輕鬆地交差,因為年年做的事情,不應該再花心思了。我還有些莫名的原則:別人說過的我絕不再說、時間要精準控制在1分鐘、錄音一次就要完成,不能打草稿也不能念稿。這1分鐘的錄音就像是我自己舉行了一場作文比賽和演講比賽,我只關心在自己的比賽中勝出。天啊!我怎麼這麼複雜,哪來這麼多遊戲規則,這些無聊的事卻是分分秒秒在我大腦中進行著,這應該就是「無明」,不知道怎麼來的卻又揮之不去。那什麼是「誠意」?初心是也,老師說在新進學員身上就很容易聽到,他們只是很直接地說出他們的感受,老學員們一開始也是這樣的。其實老學員們也不必妄自菲薄,大家已經突破了層層關卡才走到今天,說錄音就錄音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只有少數人才做得到的。為什麼不錄?因為會想很多:我為什麼要錄、我為什麼要聽你的話、我為什麼要讓人家聽我內心的話⋯⋯。理由可以有千百種,但解法只有一個,就是「不想」,做就是了。

 

想了就沒誠意
 

人只要一想,就會呼叫自己拿手的演算法,不知不覺中計算一番,算出一個分數,進入一個相對的世界,然後想這樣比較好一點,那樣好像差一點。不是只有0與1的世界才叫二元對立,99分和100分的差別也是一種對立,偏偏我們的大腦很擅長這種運算,而且沒停過,隨時提供給我們分數最高的選擇。決定不錄音是一種選擇,決定錄哪些內容也是一種選擇,那能不能不用選擇,進入一個絕對的世界?人家說錄我就錄,就說出內心的感受,不用去猜測別人的動機,也沒有預想別人聽了會什麼感受。「不想」不是槁木死灰,不是毫無回應,反而是事事都最直接地回應,跳過那些你常用的演算法,也就是把你的意識形態拿掉。最近老師上課常提到京都學派的「絕對的無」,這個哲學語言其實也就是我們在練的「無極」,從「相對的有、無」走向「絕對的無」,就等於是從「太極」走向「無極」。「絕對的無」其實也就是「絕對的有」,因為「無」限制,所以一切可能都存在,所以說「真空妙有」。那這個「有」在哪裡?本自俱足,都在你的DNA裡,都在你這台精密複雜的機器裡,其實不用想就能說出心裡的感受,不用想就能感受到別人的感受。其實1分鐘的錄音就是在進行這樣的實驗,一個不要「想太多」的實驗。

 

話是拿來檢驗的,根性無所遁形
 

每句話都是你的演算法精密計算的結果,是拿來自己檢驗的,也是讓別人檢驗的。你從早到晚的一言一行都脫離不了這樣的運作模式,只要你願意,你都可以找到每句話背後的來龍去脈、起心動念,最後追溯到根性。譬如一個懶惰的人,不想面對事情的時候,就會找各種藉口,把責任推在別人身上,產生對立,但可能會被包裝成很有個性,所以才容易和別人衝突。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,以為自己很率性,以為自己不怕得罪人,就這樣很有個性地過一輩子。其實我們不是要修改個性,是要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,知道了就好,知道了以後就不一樣了。知「道」,知「存在一個真空妙有的道」,你就可以放心了,就可以不用多想,不用計算,個性就不會跑出來作亂了。

 

用感受聽,聽到別人的喜悅和悲苦
 

你又怎麼聽別人的1分鐘?分析、解讀,然後判斷別人?對,那就是我,用那個我熟悉又擅長的模式。我的判斷是真相嗎?我下的判斷能幫助別人嗎?凡是經過大腦運算的,和自己的執著就越近,距離真相就越來越遠,這樣是幫不了別人的。最後還是回到那一招,「不想」,用感受去聽,不要去判斷他是怎樣的人,不要去說他就是這樣所以一定會那樣,開放一切的可能,去感受他要傳達的訊息。除非你是他的老師,不然你對別人妄下評論是沒有意義的,只會造成對立,遠離了「無極」。張老師說他在今年的錄音當中,聽到了生命求救的訊號,或許當事人都不知道,所以這不是透過分析得出來了,而是透過乾淨的頻道直接收聽,那就必須先排除雜訊,想太多就是雜訊的來源。

 

1分鐘的誠意,一輩子的動力
 

如果每年都有這1分鐘的儀式,讓自己歸零,找回自己的初心,這種感受就會轉化成一種力量,主導著你未來一年的趨向,如果一年一年都這麼做,就像一輩子都加滿了油,朝著篤定的方向前進。生活中的每個1分鐘何嘗不是,如果我們都可以誠實地看見自己,也可以讓別人看見,那每1分鐘都是一個神聖的儀式。我們先從1分鐘的錄音開始,展現誠意,再把誠意帶到生活中的每一分鐘,功夫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累積,生命也就越來越豁然開朗了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