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 【 專欄一  體證道德經 】   

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?

   

文稿彙整/李明

火餅乾

圖片來源/ Wix

第32章「道常無名,樸,雖小」,和第37章「道常無為而無不為」,兩者是同樣的意思,但卻有不一樣的應用。我們現在把兩章合併起來講。

 

32知止

道常無名,樸,雖小,天下莫能臣也。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賓。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將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。譬道之在天下,猶川谷之與江海。

 

37無為

道常無為而無不為,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化而欲作,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。(無名之樸,)夫亦將無欲。不欲以靜,天下將自定。

 

上古靈界的人知道天機,生活紀律很強,每一步都可以自制,所以人生如下棋,是可以算的,可以規劃下一步。但現代人沒有活在自己裡面,一遇到誘惑、利益、情緒,就控制不了自己,下一步就是無常出現了。

 

在常道的狀態下,練氣不是用任何一個動作或任何一個樣子來呈現,不能想要去練什麼氣在哪裡,也不能有任何目的,因為它很小,小到看不見。「樸」,就是微不可見,沒有什麼張力。但是這種道之氣「天下莫能臣也」,天下沒有一個人可以掌控它,也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讓它稱臣。

 

「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皆自賓」。「侯王若能守之」,就是完全虛空的覺知,無限寧靜的狀態,「賓」就是如你所願。練功的人若能守在這種道的狀態,一切都將如你所願。老子已經給你至高無上的武功祕笈,你還在汲汲營營追求什麼?練功要練的是心想事成的能力,這種能力可以從自己身上取得,絕非忙忙碌碌向外求索而來。把全世界的知識都給你,也解決不了人生的問題。自己的靈動才是根本,知識怎麼可能解決人生的問題?

 

「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」,天地相合就是陰陽交媾。人體一吸一吐,上下開闔,一切的循環,大腦跟心的結合,大腦跟肉體的關係一致,都是陰陽交媾。甘露就是從舌根下冒出來的口水(左丹井、右石泉),道家稱金津玉液,金玉滿堂,可延年益壽。

 

「民莫之令而自均」,對五臟六腑、四肢百骸,全身的六十兆細胞,都不需下達指令,它自己會自然運轉。所以我們練功不拉筋,只要拓開身體空間。動到肉體,也要動到空處,你的內心就會在空的覺察中,而不是一直在追求「有」。

 

「始制有名」之前是天地之始,是無,無就是樸。從「始制有名」開始講有。學校畢業以後,你開始訂生涯規劃表,然後一步一步落實——每年要存多少錢、繳多少保險費、到幾歲可以領多少?然後結婚買房子,先買小一點,以後再換大的⋯⋯。又好比成立一家公司,先要訂定制度、目標、營業額,然後開始運作。

 

「名亦既有,夫亦將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。」實質的東西已經擁有很多了,最後卻貪得無厭,慾望如無底洞般無法滿足。必須知止,回到無名之樸。知止才能避開危險。若能點醒別人不知足的心,使他停止不斷爭奪的人生目標,也算是功德。

 

在這個世界與人互動,必須「外混沌而內清明」,外面套一層混沌,以保留內在的能量;一些雜七雜八的事,只要用一點點神魂就足以應付。你有什麼樣的內涵,人家自會感受,不需刻意表現慈悲感。因為「此在」,你已經在這裡了,不需要再用更多動作或話語來表現自己。你這座山在對方眼中是什麼樣的山,端看他的眼力。一個人最終不會高處不勝寒,還能活在溫暖中,就得用這個方法。

 

「譬道之在天下,猶川谷之與江海。」常道這個無名之樸、這個無為而無不為的做法,在天下就像川谷流進江海。你是江海,萬物都會流向你,心想事成,不需自己運作,天會幫你。川就是財,谷就是倉,又有穀倉又有金錢,都匯流向你這個無名之樸。這裡老子告訴你,從內在的完成,可以完成外在的靈動。

 

再回到37章,「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」若能守在道的狀態,身體的所有病痛都會自己痊癒,就是「萬物將自化」。「化而欲作,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。」假如病好之後又發作了,已經產生變化卻還繼續發病,意味著貪欲還是受外界環境影響冒出來,你就必須繼續鎮之以道的本質,回歸到無為而無不為、一種道的虛靜狀態。「樸」就是道的本體呈現的樣子,形成身體的自然生態,以意導氣,你只要覺知就好了。
 

「夫亦將無欲。不欲以靜,天下將自定。」不欲就是沒有慾望,不再有慾望的時候,你就安靜了,天下都將擺在你面前,如履平地。但如第41章所說「夷道若纇」,雖然是平坦大道,也要感覺好像在走崎嶇不平的路上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即使天下定在你面前,依然要戒慎恐懼、認真以待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