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新春團拜・之三 】
雋永的年味印記
洪淑敏

圖片來源/ 倪暐婷
年初五走春,先到八德館,鎮館之寶—芽莊蟲漏映入眼簾,平日隔著玻璃櫃觀賞,今天容我將它捧在手中凝神端詳。外型像皇冠,又像山巒,每一道紋理,寫著生命的滄桑史。旁邊放著小塊芽莊殼,拿起打火機燒,一縷輕煙帶著一股清甜氣韻,化做祝福滲入體內,也瀰漫在時空中。
獨一無二的肖楠吊飾:給力貝、如意扣、平安扣、吉祥扣,每一個都有象徵意義。擺置在右側桌面上,各個散發強大的魅力,閃著玉石般的光澤,黝黑的油線與金色的線條交錯,跟它互動越頻繁,它的色澤紋理就越鮮活。凡經我眼,皆為我有,挑選一個把祝福配戴在身上,祈求兔年一切圓滿如意。
長長的手工線香有六十公分,我頭一次見到,以芽莊殼為香座,也是首見。這炷香在下午吉時點燃,從下午一點半,持續燃燒五個多小時,為東醫家族祈福。古代文人雅士製作合香,是一種生活美學,何妨兔年為自己做一炷大的手工線香,在龍年開春來點燃祈福,也算一樁雅事。
到老師家走進另一個時空,身在紫禁城乾清宮內的多寶格,欣賞奇珍異寶。一塊造型奇特的富森紅土,從某個角度看是鳥的圖騰,有著尖尖的鳥喙;換個角度看,像一隻奇特的動物,有著大大的耳朵。一尊冰種翡翠佛像,老師拿著手電筒,從佛像的背面一照,玉石的透度立判。一塊馬來沉香,老師買的時候是4.5公斤,現在只剩2.5公斤,哇!失重大半,沉香是珍奇之物,按克售賣,購買時得謹慎。老師珍藏的肖楠創作,造型多樣,各個都是精品,讓人目不暇給。有一對雨滴型的墜子,黝黑油亮的紋路,著實攝人心魄。老師小心翼翼從包覆著重重和紙信札中取出一小塊沉香,說明日本人給來參加告別式的親友的回禮,從中窺見日本文化的內涵。
品嚐沉香茶後,老師泡一壺1962年的鐵觀音,順道上了一堂茶道課。茶道不在花俏的手法,而是泡茶人身上的品味。聽老師娓娓道來,從一把好壺的選擇說到養壺,養壺得用好茶葉養,壺要有壺味,一如人要有品味。壺看似無情之器物,但透過養壺,茶壺會以溫潤的面貌回饋給人,誰說它是無情之物?茶主人泡茶時,一邊溫壺,一邊將自己的珍藏拿出來供大家賞玩。老師端出象牙茶具,瞬間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起來,有一茶則是用沉香雕刻而成,更是令人驚艷。老師釋出珍藏,大夥七手八腳搶購,幸運者搶到茶則、茶針、香座、香碟等寶物;手腳太慢者,空留喟嘆。泡茶是一門學問,注水入壺不宜太快,萬物都有神,茶葉也有神,不可驚嚇到它。喝老茶,茶湯入口,不要急著吞嚥下去,舌頭先左右來回攪動一分鐘,讓茶氣味瀰漫在口腔中回甘。
沉香、肖楠香、茶香與老師全家人的盛情,交織成溫馨的年味;一朵沉香祥雲片與一方溫潤的玉石香座,烙印下癸卯年新春印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