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如是我聞 】
無極心法紀要
蔡進懋、謝神助

圖片來源/ wix
氣機導引的身心修煉秉持著古法煉丹術的原則,由後天返回先天,藉假修真,並以現代思維的邏輯觀整合做法,令練功的實踐過程系統明確而完整。演練無極內息導引的核心在於起勢、功法動作和收勢三步驟,為本功法的基本元素。練功的真正意義並非在於學習如何達成這些動作,而是通過功法演繹來深化自己內在靈性的覺醒,做到了這三步驟,才能夠真正地到達整合身心靈,啟發根性察覺、了悟天地之道,最後進入悟道、得道之徑。
起勢:入定與守靜
「知止而後能定」,先停止對外在的所有感官認知與想法,滅掉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五根之塵,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識,將五感脫盡,破除第六識的妄想識。無有意識的作用,只有感覺,將末那識的執著放下,直接回到根性的阿賴耶識。「定而後能靜」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皆是能量,將六根的能量轉入靜態,入定而後能得靜。
《莊子・至宥》廣成子為黃帝講「至道」說:「至道之精,窈窈冥冥;至道之極,昏昏默默。無視無聽,抱神以靜,形將自正。必靜必清,無勞女形,無搖女精,乃可以長生。目無所見,耳無所聞,心無所知,女神將守形,形乃長生。」亦即關閉六根的識,似有若無,進入非想非非想的狀態,此時一切清靜無為,守靜入定。當身心靜下來,一時,身體與精神相結合,進入一種獨特的空的狀態。於此狀態中,氣息自然循督脈而升、任脈而降,周天運轉,身心放鬆,進入空靈的境界。
起勢之重點在於先入定和守靜。起勢不僅是動作的開始,更是進入一種狀態,天地人合一。起勢,兩腳併立鬆沉下湧泉接天入地,凝神入靜,靜極而動,一分為二,起腳劃開天地根、兩腳分陰陽,一鬆一沉、一陰一陽,螺旋而後立定乾坤。其次,身體像水草在大海中隨浪而動,「天旋地轉」如在空之中擺盪著,啟動身體的覺醒,將六根轉靜,入定而得靜。
功法動作:靜是隨波逐流,動是在作空
每回演練無極內息導引,都象徵著一次的生命重生,而在每一個動作都有故事情境。從起式到收式就是生死、因果循環的縮影。過程中以五感奪境,將覺受化為能量,在動盪中守靜,沒有想法,迥脫根塵,一靈獨耀,恍恍惚惚,流動作空。
「靜而後能安」無極的動作過程中皆是持靜、作空而安住。如同大海中的波浪起伏,海面上波濤洶湧,但海面下卻是一切平靜,海中的生物悠遊其中。動作有如波浪般的高低起伏、忽左忽右,外在的動作形同每個人的故事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化為能量,動作將能量一波波從四面八方捲進身體,但內心卻是從容而安定。守靜如漂流在海上的浮板,空間流動如海浪不停的拍打岸上而卻不上岸。於作空中守靜,靜在動中生是為真靜,因凝念入定,靜極而生動,動靜和合,不動不靜也。
在功法動作演練時藉品香為媒介,七分練氣,三分練形,從香道中重建大腦的安靜。嗅覺對於情境與記憶,最容易連結到潛意識中的記憶;藉沉香為引氣之路。沉香者氣之沉也,在無外形動作干擾下,靜心感受每一種沉香的經歷背景與香氣層次,建構鼻根嗅覺的高維度空間。當嗅覺不被根塵奪境,大腦能真正放空不想。養成透過品香閱讀,可讓氣機靈魂淨化,進而專氣致柔,淳粹不雜。練氣的重建,主要建構鼻根之嗅覺傳遞訊息到間腦的路徑,能滌除杏仁核與海馬回中長期負面情緒的記憶。經由品香練氣重建嗅覺的訊息輸入,以沉香的故事之美,改寫杏仁核記憶,建立愉悅的香氣訊息,營造大腦安靜的連結。
收勢:合氣歸元、抱元守一
收勢旨在將身體中的氣機和宇宙能量的氣機合而為一,保持身體的平衡和諧。收勢時,將天地一分而二之雙腳合併,回歸中定;雙手收式,指腹相接引,氣循任脈由上而下,合氣歸元;引頸後仰,雙手展開後合於中,指腹相應於印堂,引氣下黃庭。將所有眼、耳、鼻、舌及演練功法所產生的能量回歸到本身的元神。
抱元守一,「元」即是本來神性,道家謂之「元神」。「一」是天地萬物生成變化收藏的根源,是修煉逆返元始大道的必由之路。抱元守一動作,右手拇指與食指內扣置於神闕穴,左手立掌由印堂滑下膻中,下手抱元,上手守一。抱元守一重點不在煉形而是煉神,通過它排除心中雜念,保持心神清靜,其主旨為守持人之精、氣、神,使之不內耗、不外逸,長期充盈體內,與形體相抱而為一,身心進入致虛極、守靜篤的虛極鬆靜狀態,與宇宙融合為一;我即宇宙、宇宙即我的境界,渾然歸一,返歸本始。
道法自然:破六識,找回自性
在無極內息導引的練功過程中,透過起勢、動作和收勢三步驟進入到身、心覺醒的境界。以此步驟登階而趨,進入練神還虛、練虛合道、道法自然,以五感滅六根六塵為課題,以達成六根自性為要。
如何回到自性?其一,先破第六識之意識(為妄想識),令眼耳鼻舌身不受意識所擾,五感往自己身體內部看見,收視返聽,當下的意轉識成智,成所作智。此時後天之意識形態不起作用,真意本心自現。其二,再破第七識之莫那識(為執著)。過度的自我、自以為是、我執,皆是影響大腦無法放空不想的成因。其做法為放下、覺悟——我不再這樣了!
當第六意識與第七意識皆泯滅不起作用,則真意與第八意識阿賴耶識連結成為宇宙全訊息的空間論,成為無所不在的真我,活得自在、心安、法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