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練功筆記之二 】
動作的昇華
陳宛雀

圖片來源/ Wix
老師要我們在自主練習時討論無極心法,藉此機會想想無極到底是什麼?我要怎麼樣將心法用到自己的身體上?週二早班同學共同參與討論與分享心得,俾使對無極的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,茲將討論內容略述如下:
道家的思想認為天地是一個大宇宙,而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小宇宙。據現代科學家研究推論,我們生活中由原子及其他粒子所構成的有形物質與能量世界,只佔宇宙中的4%,而充滿宇宙間有一種看不見的物質,因為不知道是甚麼所以稱之為暗物質。這種暗物質占了宇宙的21%,另外更有一種難以覺察的能量,也不知它是何種形式的能量表現,姑且稱之為暗能量,這個暗能量占了宇宙的75%,幾乎充塞了整個宇宙。
我們身體的這個小宇宙,我們對自己又了解多少了呢?身體除了看得見的肌肉、血管、各種臟器、神經系統、消化系統、呼吸系統…等等可以看得到、觀察得到的有形物質,是否與大宇宙一樣,有一種無形的暗物質與無法覺察的暗能量存在?
無極內息導引在探討身體小宇宙內部未知的空間及能量,並與大宇宙之間的連結。動作到最後都到精神境界,透過六根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最後都要對應到意,而六識中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到最後也都要對應到意識,返璞歸真;就像茶道、香道到最後只有茶氣、沉香的氣味留存在精神中。無極建構身體小宇宙與大宇宙的連結,回到本性、回到宇宙大霹靂的最初。
練習無極可分成兩個架構:
第一部份是有形的身體:這是身體外形、動作、態度、想法、招式等,屬於「識」的部分,它不是學習的主要目的。練習無極動作不是只有動作、想法,這些到最後都會變成只是在行寫著自己的招式。若只著重在動作、招式,這是有形的、物質的,會型塑成我們的識、形、態,最後變成我們的意識形態,僵化我們的思考,形成制式化,無法跳脫世俗的思考,陷入無止盡的輪迴。
第二個部分是無形的心靈:是心靈的感受、身體的對話、故事等,最後回歸到自性。在練習無極內息導引時,要能與身體對話,體察身體的感受,動作不只是動作,要賦予動作的任務與故事,如此才能將無形、心靈的氣的感受注入動作中,在動作中體察出本性,形成意識性態而不是僵化的意識形態。
無極內息導引不是動作,是呼吸,是體呼吸的呈現,是身體空間的開闔。從百日築基、煉精化氣、練神還虛、練虛合道再到道法自然,由形、氣、神、虛、道逐步自我引導、自我超越與昇華,練無極將動作轉化成另一種身體語言、更高維度的精神領域。
往昔的我常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生焦慮不安;如今的我則漸趨平靜怡然自得,想來可歸因於無極功法。每當自己焦躁時,在功法導引下施展出旋轉、延伸、開闔…等動作,在流暢的身形運轉中,喚醒了體內細胞,在一呼一吸中不自覺地讓自己處在空靈中,不再執著外界的紛紛擾擾,進而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,感受到身心安頓的愉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