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專欄二 圖靈集 】
放下的實力
阿充

圖片來源/ Wix
我們常勸人家說該「放下」了,也常自我安慰說終於「解脫」了,真的有這麼簡單嗎?我們先來看看「放下」、「解脫」背後的邏輯,在執行「放下」這個動作之前要有個條件,就是要先「拿起來」,你要先拿起什麼東西,才能放下什麼東西,你拿起多少重量,才能放下多少重量,如果你的手是空的,你是沒有東西可以放下的。同樣的道理,你想從什麼「解脫」,必須先「擁有」什麼,無論是實質的物質,還是抽象的關係。培養「拿得起」、「擁有」的實力才是修行的真功夫,「放下」、「解脫」只是選擇而已。我們說「什麼都可以」是一個很高的境界,你真的都可以嗎?你身上擁有這麼多選項嗎?我們的人生不必去經歷每一個選項,我們是要去培養每個選項背後的實力,真修行不是自我催眠、 自我感覺良好地說「我放下了」、「我解脫了」,真修行是越過擋在眼前的阻礙,一步一步培養實力。
話說人要「提得起,放得下」,你如果提不起,哪有東西可以放下?但是我們常常都是在人家提不起的情況下勸人家放下,做的當然都是虛功。如果你戶頭裡有2000萬,並不代表你放得下2000萬,但是如果你曾經賠過2000萬,而你依然活得好好的,那代表你真的有放下2000萬的實力。如果你只有200萬,那麼你沒資格說你放得下2000萬,因為你沒有賠得起的實力。有實力並不代表你一定要兌現,有實力就是多了一種選擇,要或不要兌現的選擇,人生如果有無限個選項,那就是什麼都可以,那就是無限的自由。
「只要我們擁有什麼,你就可以解脫什麼,只要我們握住什麼,你就可以放下什麼。不要自己心裡難過還說我們要放下,心裡難過是你自己沒有用,和放下沒有關係,所以沒用的人才會是困苦的人。我們為什麼要做人?就是要有效,要有路用,用盡所有的方法要擺脫苦難,每個人就是為了這樣而已。」這是老師上課的一段話,很直白,很殘酷,但是很真實,所謂的修行就是這麼現實,讀了再多佛經,眼前的事過不去又有什麼用?如果眼前的事都過得去,哪裡需要讀佛經,你就已經在天堂了。會橫在你面前的事情不是你能決定的,但是要不要跨過去就看你自己,每過一關就累積更強大的實力,也就在平行時空中創造另一個可能發生的故事,所謂的平行時空就是你的實力在另一個時空中的投影,雖然你沒有選擇,但是你可以發生的故事。你可以說要不要去環遊世界對你都沒什麼差別,但是你要先擁有實力,什麼樣的實力?你先要有錢付旅費,你還要有空間,你還得放得下眼前的事,當你在世界各地時能保有在家的心境,在家裡時就如同親臨世界各地,這些實力都具足了,你才有資格說從環遊世界的慾望解脫了。
如何從一種關係中解脫?掛名就好。掛名不是逃避,掛名是不需實質參與,但是要參與也沒問題,而且一樣可以做得很好。如何從負責人的位子解脫,成為一位掛名的負責人?你可以負責一切,而且你可以執行得很好;你也可以交給別人負責,別人一樣可以執行得很好,而且你可以欣賞別人的好。當這兩種選擇都存在,而且結果都一樣的時候,你就可以從負責人的位子解脫了。所謂的解脫不是撒手不管,那不是真的解脫,那是逃避,我們常常誤以為「一念」就可以讓人解脫,「一念」之前要先有實力,「一念」只是選擇,只是個按鍵而已,關鍵是在實力,有多少實力就擁有多少自由度,沒有實力就永遠無法解脫。
你愛什麼,就會去追求什麼,你擁有了,然後你發現你也可以沒有。你每放下一次、解脫一次,就是一次的超越,人生就是不斷重複這樣的歷程,這樣的歷程就是修行。人的慾望無罪,就是因為有慾望我們才會行動,修行也是一種慾望,當有一天我們放下修行,才是真正的修行。當我們清楚看見橫在自己面前的是什麼,你就會明白,其實這都是老天爺寫好的劇本,你的責任就是把一個個角色扮演好,然後從角色中解脫,如果沒有從角色中解脫,你就沒辦法去扮演下一個角色。執著就是無法從角色中解脫,執著就是可以扮演的角色很少,厲害的演員不執著,什麼角色都能駕馭。我們把人生看成追逐奧斯卡獎的過程也不為過,一輩子都要勇於挑戰新的角色,拿到終身成就獎。好好地面對生活就是最好的佛經,好好地踏實生活就是最佳的實力,我們學了那麼多,就是為了明白這個道理,一旦明白了,大腦可以不用想那麼多了,用行動來主宰你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