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 【 專欄四  股海人生逍遙遊 】   

本來無一物 無中能生有

   

​蔡育展

小牛

圖片來源/ Wix

三月金融市場的大新聞應該就是美國兩家銀行倒閉,以及老牌投資銀行瑞士信貸被購併的事件吧,似乎08年金融海嘯的劇本又將重演。政府快速介入,並且信誓旦旦保證有足夠工具與信心應對可能風險,暫時穩住市場信心,這次會不一樣嗎?就讓我們先簡單解釋一下信用創造過程,看一下錢是怎麼變出來的,會比較知道這次會不會「不一樣」。

 

1971年美元對黃金脫鉤後,貨幣進入信用貨幣時代,大家相信他值多少,就值多少,不需要實體資產保值。從此貨幣的創造進入了一個新的世代,透過信用,可以憑空變出錢。

 

什麼叫信用?以一般人來說只要銀行認為你有還款能力就會借你錢,一張借條給銀行,鈔票就進口袋。錢先開心花,還錢的事慢慢來,這麼好的事誰不喜歡呢?這一次我們只要先解釋一個觀念就好,信用創造過程中,一個人的資產,會是另一個人的負債,信用創造是一個繁榮/崩解的過程,借錢時期推升資產價格,還錢時候壓低資產價格,無論科技怎麼進步,人性、行為模式改變其實不大。

 

舉一個實際例子好了。世外高人張四豐是沉香界泰斗,威名在外銀行願意以近乎零利率借他十億,做一個帳打幾個數字,張四豐就拿到錢了。拿到錢之後,資產是十億的現金,負債是十億個人信貸。拿到錢之後馬上向阿朱買進絕世黃土沉,看準以後會斷貨必然上漲。阿朱賣掉土沉便將十億現金再存回到銀行,存款其實是把錢借給銀行,那銀行的資產呢?別人欠銀行的錢,例如張四豐的信貸。其他老手看到張四豐出手這麼大,紛紛仿效也從銀行借錢,想從張四豐手上買到黃土沉,借了十一億,當了張五豐,也把黃土沉價格拱上去。張四豐賣了土沉拿了十一億也存回去到銀行,還了信貸還多了一億現金,換別人跟銀行借錢。這種資產、負債不斷換邊換人的遊戲就生了張五豐、六豐、七豐,只要銀行能借得到錢,追逐黃土沉的遊戲就會繼續。

 

銀行創造了貸款、債務,就一定有人資產增加,跟銀行借的錢,也是存戶口袋裡的錢。銀行收到十元存款,大約留一元應付客戶需求。銀行要能創造貸款,很重要一個基礎就是客戶的存款、貸款繼續留在銀行帳戶。錢存在銀行, 銀行將這筆存款的大部分去做放貸,資金再回存,一塊錢可以創造十塊錢的資金流量。銀行放款做長期,但是客戶存款能存半年、一年就算久了,這是一個以短支長的模式。那大家可以想一想,銀行風險在哪邊?

 

如果給客戶的存款利息高過貸款利率怎麼辦?這種稱為利率倒掛。錢借出去容易,收回來慢,萬一客戶急著用錢把錢領走,銀行能夠跟貸款客戶立刻收回貸款嗎?有難度,提領金額速度過快、過大,就成為擠兌。資產價格高了,或是利息變高了,也會影響客戶還款意願、能力,貸款金額變少,也會逐步引發一波還款循環,引發資產下跌,這一段稱為信用緊縮。

 

這邊舉的例子相當簡化,只是讓大家去感受資產、負債的兩面性。一個人的資產,是另一個人的負債,債務增加資產價格容易漲,可以借到更多錢,但是反之亦然。幾十年來從未經歷過一年內從零利率升息超過四個百分點的震撼,這次會如何呢?錢能夠系統上打個數字就出現,消失的時候連數字都不用打,本來無一物啊!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