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專欄一 體證道德經 】
覺受道體的平淡與偉大
文稿彙整/沈寧衛

圖片來源/ Wix
老子《道德經》第三十五章
大象:「執大象,天下往。
往而不害,安平太。
樂與餌,過客止。
道之出口,淡乎其無味,
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用之不足既。」
執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太。
大象即是「大道」,能秉持大道法則,在人生道路上行無不通。大道的運行猶如大象過河,成熟穩重,能避風險,且有方向感及決斷力,終將帶領大家平安抵達彼岸。老子用大象來影射道體的穩重及特質,大道氾兮,無所不在,隨道而行,則一切安泰!
樂與餌,過客止。
美妙的音樂,美味的食物,引人駐足,就如同媚俗的語言、琳瑯滿目的噱頭及騙術,容易使人相信,但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,短暫吸引人的事物,終將離你而去。
道之出口,淡乎其無味
相反地,道的言語很平淡,不似中、西方哲學家創立許多格言以惕勵世人,因此,後人一旦閱讀冠上哲學家名號的格言,則不論真偽,深信不疑。道可道非常道,道德經全文沒有一句格言,其作用力卻流傳千古。
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用之不足既。
有關道體的運行,常人看不見、聽不到,也學不會。因為道體的能量無限存在卻平淡,即便生活中降臨出其不意的恩賜,一般人也很難感受道體運行的偉大,通常皆以運氣或福氣等概念來解釋發生率極低的現象。
就如同河面的樣子是由無數個水分子的流動而產生,但一般人看不見水的基本單位是H2O,只見河面的形狀;人體由細胞組成,大家只看見身體的外形,卻感受不到細胞間質與組織間隙的身體空間,以致看不清無極內息導引的流動狀態從何而來。身體是無上至寶,人們卻「用之不足既」,日用而不知,從不曾感受自己、看見自己。
修練「覺受」能力,進而「見己」、「修我」及「成為」
大道的法則平淡卻偉大,祂微妙存在四周,但一般人無法感受,因而駐足強烈的感官刺激,終究離道很遠!練功即在修練身體的覺察與感受能力,達到「見己」、「修我」及「成為」的漸進過程。
我們藉由功法的練習看見自己的樣子,並透過身體的閱讀、覺察與感受,修正自以為是的我,直至成為真我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,能夠去除尊嚴、禮節與規範的枷鎖,才能回歸真正的自己,故動作中必須去除外形制約的迷思,忘掉手、忘記關節,全然進入身體的細部空間,並在空間中運行氣機循環,如此身體自然形成流動感,此刻的肉體用之不足既,既存在又超越,如夢似幻、如真似假、如有似無。
毋須用道理或想法干擾身體的覺察,當眼耳鼻舌身的訊息進入身體產生五感的變化時,讓意隨身覺,但此「意」不同於大腦因應演進所產生的認知或想法;想法封鎖真意,阻礙感受,且無法覺悟,唯有掌握身體感受的力量,並與自己內心的一切慾望對話,以建構龐大的身心能量,才是修練身體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