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【 專欄三 心田集 】
無處不虛實
文稿彙整/鄭雅靜

圖片來源/ wix
功夫在練虛實,動作是用感覺學會的,萬般皆由意,半點不由身,由意念操作,不由身體,守住感覺的自性。動作變化中可能感覺實,也可能感覺虛,只要動作在哪裡,意就在哪裡,意念最後會帶動你的身體,這是全身氣機的轉動,必須理解虛實,功夫練在虛實。
何為虛,何為實?就在當下。一切都是感覺,要感覺陰陽,也要感覺虛實。當實在作用時,虛要如何處之?動作一變化,虛實變化將更為繁複,無處不虛實,因為虛實不只存在右或左,而是多面向的同時作用。
但意實還虛,意在虛相,也在實相,虛實同存,重點是自己的「覺」在哪裡?所以,要守住動作的每個陰陽對立面中的虛相,持續做空、持靜,守住靜,而虛中不能有實相。動作如潮汐波動,能量來自眼耳鼻舌身五感。遍布全身的皮膚是人體最大受器,感覺神經95%分布在皮表,處處都夾帶不同情感,不同激素的分泌訊號分秒都在執行他們的感覺任務,舉凡跳躍、平衡或千迴百轉,動作都是自顧自地隨波逐流。
養成前進思退路的邏輯
動作過程中可能感覺實、感覺虛,都要守其虛,永遠處虛,雖實而意虛。譬如,做無極的動作時,右手腕帶動身體轉向左;轉動時,意並不在右,此時右為實,左為虛,要守的是左的虛處。像螺旋就是前後、左右、上下的錯綜,虛實同時都存在,變化必然發生在翻轉之處,所以平時就要練習前進思退路的邏輯,身體自會慣性反應。
動覺的訓練就是在任何狀態下都不能擾亂到靜,影像也好,音樂也罷,都是能量的來源,人只是創造自己當下的覺性。在日常生活中練虛實,要養成守虛的意識,守缺的哲學。當別人有想法,自己就停下想法,止念。當自己有想法,想法就要在沒有想法中,這是處虛的哲學。練到最後不用想,全然的本能反應,覺性升起,產生空相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