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 【 專欄四  導引采風錄 】   

亁坤伴侶,唯變所適

楊清雲牽手張詒鵬

   

​黃坤瑛

貽鵬清雲.jpg

圖片來源 / ​張詒鵬

跟張詒鵬同學十幾年了,但印象中不曾看過他的夫人,只聽同學談過他太太也是種子班學員。第一次有機會跟楊清雲近距離互動是去年九月跟著去雪山坑練功,她非常有耐性又温柔的指導我們這些菜鳥無極功法的每一個小細節。完全沒想到她就是張詒鵬的夫人,因兩人不僅身型差異,一高大一瘦小,講話感覺也是一個很man,一個又很lady,跟之前採訪過的幾對東醫夫妻,多數太太比較陽剛但先生感覺比較陰柔不同,相同的是,都是太太先接觸東醫氣機,好東西再跟親密伴侶分享,先生也跟著太太一起來練功!

 

公務人員訓練中心跟導引結緣

楊清雲與張詒鵬退休前都在公家單位服務,二人在台北市稅捐處共事一年多,張詒鵬笑說娶到老婆後,階段性目標完成,就調至其他機關,自此二人未曾在同單位服務。楊清雲後來調至財政部,2002年左右聽說公務人員訓練中心有張老師的氣機導引課,就跟林碧珠、蔡小泓幾位財政部同事一起來上課,至今也超過二十年了。五晚種子班開班時,那時小孩還小,張詒鵬又常出差,一度想放棄,但因練功後明顯感覺身體變好,背也挺直不少,加上林碧珠的鼓勵,就持續至今。退休後,小孩也長大了,有更多的時間,她漸漸把生活重心都放在東醫氣機相關的學習,目前除了上兩班種子班,還擔任兩班入門班助教,另外還參加識香課、品香小組、筋膜治療課等,除了家庭,時間幾乎全花在東醫家族上,因為她喜歡這個大家族的學習氛圍,在這裡也交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
 

張詒鵬是看楊清雲練功後,身體及精神有明顯的改善,晚她四年才開始加入練功行列。那時他上張老師在中山堂廣場開的戶外班,正好離他辦公室很近,下班就可以走過去練功。他笑說還記得第一次上完課後的痛苦經驗,他下課後要坐捷運回家,卻兩腿發抖完全不聽使喚。過幾天比較好了,又到上課時間,回家又是一個星期痠痛循環的開始,就這樣來回被老師操練,發現自己的柔軟度變好了,免疫力變強,感冒變少了。以前一年至少感冒五、六次,健保卡六格都不夠用,練功一段時間之後就發現很少因感冒而去看醫生。他笑說就像張老師上課所言,我們是在練一套不怕痛的功法,年紀漸長,身體難免病痛,但重要的是如何與病痛共處。張老師提供最好的身教,他的脊椎問題嚴重,對西醫來說卻是奇蹟,很難想像張老師怎能忍住疼痛,還可以帶我們練功!

 

學以致用,唯變所適

跟隨易學大師劉君祖學易多年的張詒鵬常被張老師當教材,他笑說他不覺得張老師是真的針對他,而是張老師可以接收到班上不同學員的頻率,覺得那裡不對,就拿來當範例適時提醒大家。就像張老師常說,如果大家都用卜卦來趨吉避凶,大家都去吉的一方,誰去凶的一方?他可以理解張老師的真意及用心良苦,不要我們把四書五經當學問去讀,學習經典的目的不是返古,而是要把古人的智慧應用到現今社會,要靠自己的體悟去實踐,所以應該多花時間去讀自己的身體,開發「覺」。中國古時強調學問是要「學以致用」並用在修身養性上,但自唐朝科舉制度後,讀書是為了考功名,而不是修身養性,造成填鴨式教育的因,造成大家花時間在識性而非覺性培養的果,真是有點本末倒置!所謂易,不可為典要,唯變所適!趨吉避凶不是學易的目的,張老師要我們能真正學到經典與事物的本質,而不是在文字與識性上著墨,我們要不帶主觀意識去應變生命中所有的因果發生與虛實變化,而非一成不變!

 

不要想太多,做就對了

楊清雲笑說張老師上課講很多心法,真的很難一下子說出受張老師什麼影響最深,只能說潛移默化中,慢慢被老師洗腦成功,不管在教養小孩或待人接物上,想法跟以前不同,眼界更開闊,會更有同理心去接受他人(平行時空的自己),畢竟每人成長背景不同,不會像以前般執著於對錯或好壞上。

 

張詒鵬說練功就像悟道,不是聽別人說要怎麼作,也不是用想的,必須自己用心體會,有悟到時就會知道,「啊,原來如此!」,所以腦袋不要想太多,身體去做去練就是了,身體需要什麼,自會導引我們,就像有時特別想吃什麼,也是身體的需要。上課時張老師不斷強調「處虛」、「在空中」,要在沒有想法下做無極,把動作放到身體,而不是用想法去帶身體動作。

 

另外,如張老師強調他是有系統及循序漸近的帶領我們經歷三階段的練功,第一階段基本功在開發身體空間,第二階段是空間的作用力,練氣在筋膜及組織液中的流動,第三階段是練境界,練五感的覺。楊清雲和張詒鵬都自我期許能朝提昇境界的練功階段邁進!

 

採訪後記:

不確定是否有統計研究,一般男性在退休後比較會經歷「退休症候群」,女性比較不會。楊清雲雖然比張詒鵬早退休,但完全沒有「退休症候群」的問題。張詒鵬坦言,剛退休時正好又碰上疫情,一下子從很忙變很閒,每天只能待在家裡,不免會胡思亂想,有陣子他突然暴瘦,對很多事也提不起勁,「退休症候群」莫名其妙來得很快,卻去得很慢。好在練功也是在練心,突然「退休症候群」又不見了,現在體重也回復到之前的標準。謝謝張詒鵬可以分享這段經歷,讓我們一起見證他透過練功,不僅身體變好,退休生活也變得更勇猛精進!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