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導引按蹻 】
初探治療的真意
文稿彙整/黃惠如

圖片來源/ Wix
跟隨老師多年的弟子都知道,老師教任何一樣學問,絕對不會只有單一維度面向的操作步驟,而是讓學生有全方面的了解,包含表面的形式舉動,系統的運作邏輯,系統運行的哲學觀,還有實務的整體操作,經驗內化累積等等。每個部分都不是各自獨立啟動,而是相互引動,環環相扣。這種全息觀的訓練,不僅要我們懂,而且要能執行出來。學治療,也是一樣。身體病痛的醫治處理,有SOP?學治療就是學標準流程?痛哪裡就處理哪裡,病痛就能解決了嗎?以上一般人對治療的想像,從張老師的角度,都不是正確的觀念,除了醫學相關知識,談治療之前,有三個方面的重要認知必須建立:治療成功的關鍵,非治療手法以外的影響,還有哲學層面的認知。
所有的治療,會不會成功,在接觸的剎那就決定了。一把鋒利的刀放在你背後,就算沒有真的碰到你,你也會不自覺的覺得全身痠痛、背部癢,因為你怕那把刀傷到你,為什麼? 因為人有感情,身體跟身體接觸有感覺。人傳達感覺的方法很多,用嘴巴眼睛能表達感覺,手當然也可以傳達訊息,因此手療有一定的效果。
我們現階段學的是手療基礎,推拿與按摩。手療的核心在傳遞和破壞當下的平衡。什麼是傳遞? 醫療中的手術與治療是不同的概念,手術是去除與阻斷,這是專業醫師做的事情;治療是一種傳遞,傳遞一個讓身體知道結構趨勢發展的訊息, 例如有人因疼痛僵硬做不出一些動作,透過動作復健,讓他把動作做回來,以後有能力做出這個動作,這就叫做動作治療,這是治療者透過動作傳遞一種訊息,讓他的肌肉接受這個訊息,到有能力做出動作,執行動作的功能。氣機導引功法能達到的效果,就是透過功法演練幫助練功者身體傳遞訊息,加上足夠時間的練習,身體就會產生正向的結構發展。所以練功的效益不在動作招式,而在傳遞真正能執行動作的訊息。另一種傳遞是破壞當下的平衡,讓有問題的地方能有機會重組,就像刮痧拔罐針灸一樣,就是破壞現狀,讓身體有機會重新復原。而徒手治療,找到特定壓痛點,也是一種破壞當下不當的平衡,讓肌肉有機會重新復原。因此,身體疼痛的復原,治療的貢獻只是一部分。因為手療是一種訊息傳遞,治療成功的關鍵在於被治療者能夠接收治療者傳遞的訊息,讓被治療者的身體能重新發揮功能。
治療者的處置,其實只佔治癒成功因素中的一小部分。人能夠被治療成功,其中的因素是既複雜又可能簡單的難以理解。有一些病,看到特定人就好一半以上了,例如,有很多阿嬤,孫子要是不在就全身痠痛,經常得去掛號看醫生,拿了藥就放在菜櫥裡都沒吃,一旦看到孫子病就都好了。因此被治療者的心理作用也會影響治療。很多人不舒服去看病,讓醫生看一看摸一摸,人就覺得比較輕鬆了,這其實是心理因素,因為病人被醫生的關懷影響,但回去以後可能只是端個碗又開始痛了。所以你去給人家按摩, 當下常覺得好輕鬆,回去休息覺得好累喔,一覺起來,又一樣了。為何當下會覺得放鬆? 因為感覺到有人在為你出力,這是心理因素,所以被按摩多久,就會有多久的快樂時光。這段希望光陰,跟事實回轉是沒有關係的。
我們要學會的手療能治療成功,50%可以靠傳遞跟破壞平衡,40%是被治療者的心理因素。傳遞與破壞平衡為什麼占50%? 因為50%是被治療者的肉體接收手療者傳遞的訊息,而不是他大腦的想法;成功的手療會讓被治療者的肉體「聽」到手療者的心情,讓被治療者的大腦認為他的身體會好;其餘10%再由被治療者的身體活動,再加上時間因素,一次又一次練習復健動作,就會逐漸變好。這是學治療的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。
老師諄諄告誡,要治療肉體,一定要知道精神層面的影響,要在高維度重整低維,否則就徒勞無功。要想學會治療,就要能夠相信,而且真的要信入;若無法信入,光努力記憶各種操作步驟,永遠徒作技藝之末。治療上,心理作用不是你的心理,不是大腦想的作用,是整個細胞啟發你的心理作用。我們對一切看不見的,對一切的運作,要理解要明白,最重要的就是相信凡事都是一個緣,這個緣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發生。同樣都是治療,都按同樣的地方,為什麼有的人按了會好,有些人按了沒用? 其實,手按下去能不能治癒機率各占50%,能治療的手按下去會好,這叫做緣,是把不會好的50%坍縮掉,留下會好的50%為結果。要用手治療要怎麼坍縮?就是把按下去沒用的那邊坍縮掉。手療者按了會好,把還是壞的部分坍縮,這種坍縮不是物理作用,不是心理作用,而是一種意識作用。因為人最大的力量是意,但是這個意來自心的緣。真正的意是存在心中的,因為是肉體絕對的投票,肉體的總司令就是心臟,所以他投票出來的感覺會跟大腦磨合。意能幫忙治癒的緣,坍縮留下好的結果。
而我們如何能像老師一樣,成為能把按下去沒用的50%坍縮掉的手療者? 具備以上的觀念素養之外,想要治療有效,必須要把治療沒效的人會的部分通通都會。學治療沒有特殊的秘訣,只有別人不懂的地方,你懂;別人懂的,你也懂;只有這樣你才會比別人高明,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秘訣,無法投機取巧。到學會治療的路途還十分遙遠,唯有不斷的努力學習與實踐,才有學成的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