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 如是我聞  】   

覺醒之道

 

課程筆記彙整/週四午

空間超新星

圖片來源/ wix

本文重點摘要:

 

  1. 以現代人的老年哀歌,以及集體意識形成的自我限制,洞察生命的實相

  2. 如何以道心轉換人心,以內在的安定來洞察真相,無虞恐懼,跨越外境的障礙

  3. 洞察真相之鑰為:意識的覺醒——這一生要成為甚麼

  4. 如何覺醒? 如何成為? 分為四個主要方向:  
    (1)練功:從身體練就源頭的覺醒
    (2)個性:內心的脈動,轉化個性的限制
    (3)內心與大腦潛移默化的自我整合
    (4)大腦的修煉:帶狀性信念的養成

  5. 如何鍛鍊出覺醒者所具備的「心靈轉換力」?
    (1)運用介面及工具:以茶道為例
    (2)放下執念,走出侷限,敞開接受,多多參與,多多交流
    (3)以氣機導引的核心價值,來以身修心
    (4)識與覺的轉換:守靜之法
    (5)覺性的脫離心
    (6)覺醒的定義:對因緣合和之理解

  6. 覺醒者之相
    (1)道法自然,因緣合和,無限可能
    (2)五濁中空的覺醒之心: 一切皆我,我即一切,向一切說對
    (3)覺醒者與一般人的同與不同

  7. 覺醒者的力量

  8. 覺醒者的考驗

  9. 覺醒者的生命觀:
    (1)五感參與的生命藝術
    (2)生與死,告別與新生

 

 

以感恩翻轉老年哀歌
 

老年後要進入陌生團體是辛苦的,若能隨遇而安,充滿感恩,那麼這生命是好的。如處處不順眼,更因動能不足,只能在有限範圍內挑剔,最後會形成兩種狀況:一是說出來,將內心的混濁倒在照顧者身上。二是不說出來,則內心混濁扭曲怨嘆,在死亡還未來臨之前,生命儼然已成人間煉獄。

 

這佔人便宜,好挑剔,臨老不改的習氣,所形成的因果業力,即是這一生的清算,也將隨著死亡,繼續帶入另一個世界。

 

當逃避事實時,負向波的頻率就越大。再加上不願面對,假裝善良圓滿,波頻就越差。反之,若能直視,即能制壓。
 

如同有人自覺身體不好,一直去看醫生,執著於聽信權威,令自己被催眠,結果身體越來越不好,越看越多科,招致更多問題,陷入負向循環。
 

故要以正規方式去看,無須以善良、慈悲、道德論斷,這些都只是假象。將事實說出即是。當內心格局夠大,就無需規避事實。

 

意識的覺醒:這一生要成為甚麼
 

意識的覺醒,才有高度的視野。而意識的覺醒,必須藉練功而對身體有務實的觀察做起。但人們往往不務實,沒有要成為甚麼,沒有設定終極目標。
 

大部分的人在成長過程中,並沒有受過如何定義目標的邏輯訓練,只是人云亦云,跟隨普世價值,無意識地受到集體意識的催眠、安排、及暗示,活得宛如射出成型的模組。一般人所謂的目標,大多在追求外在的功成名就。
 

然而,真正的目標是:向內探索,清楚自己要做甚麼,人生要走向何方。人的一生,最重要的是能意識到「我要成爲什麼」。
 

練功,就是透過身體開始理解「我要成為甚麼」。練功不在追求動作招式,而是在每個動作中,練就自我覺察。譬如,當手抬起時去感受: 我是誰? 我的身體是什麼? 我的大腦是什麼? 我的內心是什麼?透過與身體的對話,持續覺察的過程,創造不一樣的自我。這套修煉方法,沒有被加諸任何世俗的定位,或去發展出一套看法來自我催眠。這是一套直接帶領練功者到達源頭的覺醒。這是張老師在自我生命中所做的選擇,而發展出的一條道路。

 

「個性」創造成就
 

 若人生已走上某一條路,受了他人之安排,現在又該如何走上覺醒之道呢? 答案是:把握當下的機會。每一個人選擇的舞臺,都是處於時代整體現狀中,所產生的效率。其實人人都有達到極大成就的可能,其中最大的關鍵是「個性」。
 

人格跟個性不同,人格是大腦想出的邏輯,個性則是內心的脈動,兩者常被混爲一談。個性的重要性大於人格,許多成功者的人格皆有瑕疪,但個性足以令他創造成就。
 

所以最重要的是內心,內心是源頭,內心不滅。大腦無法傷害內心。但是大腦卻是修煉最主要的途徑,而非直接修煉內心。人就是這麼複雜。
 

如何創造「到達」的境界呢?這境界既能見內心個性的狀態,又能主導大腦形成之方向,進而達到所有自我的共同參與、整合。
 

活著的目的,即是全心致力於這種自我潛移默化。在每日的生活中,外在所見皆假。唯有透過潛移默化,不斷的識別,所見之外在,才得以被內化而定義為真。
 

以上的智慧很深,需細細咀嚼,以自己的人生去印證。你所要做的,就是將內心及大腦想法進行潛移默化;用肉體的覺受教大腦思考。人無法主宰外界、外境對大腦的影響,但絕對可以主導自我身體對大腦的影響。因爲對身體而言,你就是上帝,透過身體與大腦之間的修煉,自己擁有主導權,來決定要創造什麼樣的腦。

 

透過身體教育,轉換個性的侷限
 

再來,是該如何看見自己最深層的潛意識? 內心的個性要如何超越?要如何轉換個性的面相? 


所謂江山易改,個性難移。改變實屬不易。轉換的方法是,透過身體教育,或是運用腦來轉換個性,就不易出事。比如原來的個性喜歡罵人,很難改變。但可以在大腦輸入指令,將罵人的本能衝動,轉換成罵自己,變成一種懺悔。練功就是要練就這般的清楚與提升。
 

越不認真,就越不穩定,越容易出事,這是吸引力法則。越是在意什麼,則必然發生,這是頻率。當人走向對的、務實的頻率,一切即趨安定。
 

若帶著許多自我執著練功,既聽不進他人的建議,亦不積極參與活動,不接受多方嘗試,便可惜了機緣,無法變好。人無十全十美,亦無對錯,但若自我的世界如此狹隘,那麼,走到最後的結果,人生亦如是。因為個性決定人生。
 

多多參與,譬如好好參與品香喝茶,讓細胞安定。每當來學習時,與他人多聊天互動,不要有過多個人看法,學會聆聽而能笑得出來,這就是快樂之道。

 

格物致知的心靈轉換力
 

甚麼可以令人真正快樂、真正紓壓? 泡茶是很好的方式。和茶建立起情感連結,愛上喝茶, 與茶連結,產生感情,即意味著「真心接受」,才能獲得「心靈的轉換力」。

 

那麼,要如何選擇好的介面與工具呢?


第一 ,長期使用對身體無害。

第二,不過量。喝白開水都會過量,更何況喝茶。若從早到晚都喝茶,血液裡都是茶,反而需要水來中和酸鹼濃度,即為過量。
 

品茶是品心情。茶好喝,亦能帶來好處。但要先確保安全,再考慮品質。這是覺醒者在處世中所具備的正確態度。
 

透過安全物質所帶來的風韻,讓自己放鬆,感受幸福,把大自然的韻味放到身體上,進而在心靈昇華出對世間的讚美,形成正向波動,這物質即為好的介面與工具。

 

放下執著,敞開接受他人建議
 

許多人終日把時間花在被催眠的無謂醫療上。若要跳脫這無意識的循環,則要出去連結、積極生活。譬如來到會館,讓自己有個安靜之處,在潛移默化中,轉變即發生。反之,若讓自己陷入混濁、鬆散、孤獨的狀態,還不自覺的自我感覺良好,則是可怕的。

 

老師的建議,就是天地的安排,透過老師的訊息,傳遞老天的照顧。來這裡是學會看到上帝給的祝福及安排。若能以此角度來看,生活將充滿色彩。所有一切皆是不同顏色的祝福,便不會陷入怨歎之中。
 

氣機導引的核心價值:以身修煉內心的安定,跨越外境障礙
 

如前所舉之例,老師看到的是,台灣不用付稅金,就有軍艦來保護,而且是從四面八方來的,連海空都保護,台灣是世界最安全的。然而,一般人看到的是恐懼。如何轉換不同角度,來看一個現象及事實?
 

政府能做的,就是自救,即使是卑鄙的方法也是方法,只要能安定,就是好的。能作如是觀,即能在恐慌中獲得紓解。
 

紓解並非不恐慌、不知危險。而是一方面看清楚危險,同時又具有紓解的能力。紓解能力的定義是,身心不因外境而產生作用,不形成對世界的扭曲看法,不破壞感受世界是平衡安定的自我。
 

一切發生都是外在,不論發生在個人或是國家,都不影響內在對世界的自在。這是至高的智慧與邏輯。
 

練功時要將以上的安定性,投入在動作裡、在感覺的當下,使正向觀念充滿能量性,培養出能跨越障礙之心。
 

但並非跨越障礙後,而無視障礙。反之,是清楚明白了然於心,障礙即使在前,內心仍能凝定,如如不動。這才是身體教育,亦為氣機導引的核心價值。

 

大腦(上丹田)的修練:帶狀性信念的養成
 

為什麼做如此教育與修煉呢? 因為理解生命的短暫,時間的寶貴價值。
 

追求功成名就、金錢等物質,不代表生命真正的成就。但人們卻被世間催眠著要追求金錢。諷刺的是,人不見得有足夠的時間享用金錢,卻必須花更多時間,面對衍生而出的憤怒、煩惱、與人對抗,產生不協調的對立性。反而陷入再多錢都解決不了困境。
 

人們一味地怕吃虧、怕花錢。有錢當思該把錢投資於何處。絕對有價值、必須不遺餘力的投資,就是在「大腦」,亦即對上丹田的投資。切勿投資在短暫剎那感覺的、或休閒活動。一時短暫的快樂高潮達不了智慧,高潮結束後伴隨的是低潮的來臨。
 

唯有帶狀性的信念養成,才足以改變大腦。在各種情境中,歸納出帶狀性、常態性,來養成大腦。
 

至於是何種方法? 依個人喜好,並無固定之法,亦無最佳之法。在生命分秒進行之際,自己要能規劃出系列性的生活方式,並在生活的過程中順應變化。生活中不管發生甚麼,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,人生最大之事,莫過於死亡,其他小事便任其經過,無須留心,只要死亡不來臨就好。生活中所要經驗的是,身體、心理、大腦各自如何作用,是否屬於自然?
 

譬如80歲的膝蓋無力是符合自然的,醫生卻說是膝蓋退化,將其歸納成疾病,那麼膝蓋就真的失能無用了。當體認到這是自然現象,就無需恐懼,只要維持膝蓋基本功能,能蹲能站就好。

 

識與覺的轉換方式:守靜,離開當下想法
 

人心到大腦的過程中,該如何找到道心? 比方說,面對武力環台的威脅,轉換恐懼,看到中共其實是在保護台灣,從恐懼的困境中解脫,這顆心就是「道心」。
 

再來是大腦的想法。最佳方法即為「不要想」。 譬如先轉換情境去喝茶,找一個足以把自己從當下想法提拉出來的方式,稱之為「守靜」。
 

總結來說,守靜,是先將當下的意識隔開,這就是識與覺的轉換。
 

人對於事的反應機制,是從生理的反應、心理的反應、大腦的反應,再由大腦反應回到心理,經由內分泌、自律神經,再回到身體,不斷地在身心靈循環,因而捉弄人所認為的一切真相的變化。這些反應與人格、道德,甚至業力都毫無關係。
 

業力鎖在人格與個性中,上輩子已總結,因此不看上輩子,要論這輩子。能從這輩子觀全貌,是為「覺性」。以覺性了解自己的生命真相是甚麼,以及形塑了甚麼樣的日常。
 

不要管業力。在自身下功夫做了解,一切源於自然變化。最終修煉的是道,道即覺性、全覺能;是謂覺心、道心。
 

在對於宇宙自然的觀察中,生氣時、煩惱時、高興時,都是無明,以上都是蛋白質酵素,內分泌分泌的反應。
 

人的痛苦,都是由不快樂引起的,是一種受內分泌作用而出的心情。真正的快樂不存在於作用力的影響,真正的快樂能產生作用,感覺到好玩,稱之為法喜。若能見法,即能客觀地看到自己心情不好,可以感覺到自我反應、看到生命運作當下的自己,同時能生出「脫離心」。一定要有這種「覺」,才能擺脫生命的作用。
 

這是至高智慧,與學歷、金錢、人生際遇無關。要理解這門智慧,需經長期薰習,配合八卦圖,道的周天運轉等眾多工具,因而得以著力修習,得以將智慧,換算成如此語言。若無以上各項的累積,對於一般人而言,聽到此論述時,僅只是粗淺的知識認知,無法真實領受。真理只需感受,無須理解。

 

覺醒:是對因緣和合的理解
 

真理不需要理解,必須在傾聽與感受中體悟。覺醒,乃是對於「因緣和合」的理解。任何狀況皆有因緣。因緣來自何方? 來自人本來就這樣,是為「道法自然」。但必須透過得「道」,方能在自然裡得「法喜」。
 

開悟成佛,即具有可「安住」的因緣。能在紛亂的時局中看到表象後面的真相,你就能擴散出安住的力量,那麼社會整體也能不再受到外境的干擾。這是出自於內在變化而生的安心,這就是「覺」。
 

覺醒,才能看到自己有無限的可能。如果覺得自己可能,光,就如其所是的照耀。哪個講師不認爲自己是無限可能而充滿信心? 哪個分析師是真的?真假重要嗎?
 

倘若覺醒,即能成為無限可能。
 

覺醒之光全然是太陽能,無須充電。但凡吸氣、面向陽光,即有能量。光,都是淨能量、綠能,只要覺醒,即可連結能源而產生光。
 

五穀產生的是濁能。五濁,具風、暑、濕、燥、寒五氣,皆有副作用。
 

覺醒者如水清澈。飲用清水且飲食簡單,受濁甚輕。能夠吸收大自然中的空氣、陽光、水。

覺醒者的每一口氣皆平穩內斂,氣息直接進入智慧,不在五濁及地、水、火、風之中,直接在智慧中形成流動。
 

覺醒者從陽光中即得骨氣、維他命D,在大自然獲得所需而毋需充電,故曰人要道法自然。

 

五濁中空 : 一切皆我,我皆一切,向一切說對
 

一切皆在五濁中空,看到五濁的空相。在「空」中了然一切即我,我即一切,向一切說對。人生如夢,對;人生如棋,對;人生如戲,對;人生即修行,對;人生即活著,對;人生即苦,背著上輩子的負欠而來修行,對;人生為上帝所創,命運早已安排,對;人生天註定,無需計較,對。
 

當能處於一切,對於種種說法、每個人的身心靈狀態,清楚明白,皆能說對,那麼此人的世界即在無限可能、為所欲為的境界。
 

覺醒者道法自然的能量狀態,和帶著意圖、「故意」甚麼都說對、甚麼都接受的人,是截然不同的真相。
 

覺醒者的生命如常人,亦經歷著一連串的病痛意外。但與常人不同之處為「覺醒之心」。

覺醒者具備將看到的明白,化為真相的能力。我是一切,我是一切心,你就是我,我就是你,無所不在。
 

覺醒者具有龐大能量,面對生老病死,都有辦法,令人安定、度苦難。無須落入任一種意識形態,亦無需投靠門派。凡人則是動輒得咎,一遇到事情就淪陷,再像鴕鳥般轉開,受外境之困而不自由,無法等於一切。
 

不用工具,卻處處是工具,每天的時事都可以成為教化的工具,讓學生練習用「覺」看真相。覺醒者分析犀利,批判清楚,僅對事實分析,其中沒有攻擊,沒有偏頗的立場。

 

覺醒者的力量

以能量創造與香道、茶道之相遇,引領覺性修練之機緣福報。然而,舉凡各種能量之起始,皆需付出許多人力物力。包括大腦的思考擘劃,配合內心的大格局,同時要具備比他人強十倍的行動力,才能推動他人產生行動。覺醒者之所以能有此巨大力量,是一套生命觀,能超越身心靈的力量。覺醒者所做所為一如常人,任人解讀。你可以用各種社會觀感解讀他,因為他都是,但覺醒者完全不受他人觀感影響,他還是他,一樣具足能量。

 

覺醒者可以絕對付出,而老天會以一套人類的方法回流給他。眾生所看到的只是一般人、一般生意、一般過程;但凡是來到覺醒者手上的,都會變化成藝術品,變成教育。凡他所經驗的皆有收穫,能看到其中之微妙。

 

覺醒者與常人有一樣的長相及生理性,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他的個性、缺點、人格,看到他完全跟你一樣。因為他活在你之內。無論怎麼看,你所看到的都不是他。他如一面鏡子,反映出你自己。這句話充滿智慧,無須以任何心態去想,不需評判對錯、無須認同,只要放空去聽、去覺受。

 

覺醒者具有抵擋他人看法的能量。因爲他人都是用自身的意識與角度在看,絕對不是真相。覺醒者已經超越每一個自我狹隘的他人,成為全部的眾生。覺醒者在衆生裏,在衆生的優點,也在衆生的缺點裏,是為「等於衆生」。因此,無論他人怎麼看都對。但同時又可以說,那不是我,那是他。既等於眾生,又可以在識與覺中清楚明瞭。當能有如此的篤定、本能反應、細胞運作,否則,光是忍耐修行、喫苦耐勞皆徒勞無功,唯有在識與覺及周天圖中完全明白才是。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這意味著,所有人都在追求各種方法,既然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,那又為何要去追求各種方法呢?

 

活得明白,才能於凡塵俗世中完成一生。而非高高在上,隱居出家,天下唯我獨尊。「天下唯我獨尊」這是覺醒者才得以看見。常人皆不足以解釋這個「我」。若說,我就是我。這樣的說法,僅是片面的伸張。當有一天可以真正達到不用擺脫,無須拒絕,無須對立,在那裏就好,一切安定的境界,雞就會下蛋,魚就會游水,老鼠就會過馬路。該發生的自然發生,無須特別做些什麼,無須刻意創造追求,一切如是。生老病苦同樣會發生,會口渴,會買股票,會套牢。世間所有的發生,覺醒者與常人一樣皆參與,有相同的權利去發生常人的發生,方為天下唯我獨尊之境界。

 

兩者的差異在於,常人對於所有的發生,心裡常過不去,覺醒者過得去。常人認為窮,覺醒者不會認為窮。不管有形、無形,覺醒者內外皆富有,付出即獲得。可以體會到:所有的語言都是對的;走過的善良、經驗都是對的;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對;與人越多己越多,對;明裡施捨,暗裡天還,對;舉凡世間發生的一切都對。

 

覺醒者的考驗:選擇的絕對性所產生之對立
 

一些覺醒者會透過方法,產生特定的意識形態、學說、或進行某種教化的課程、或成立道場,依其所擅長的,來表達最後的真相。但若發生不同於這些表達的錯,便是眾生的錯。會因眾生所做的「選擇」而產生「對立」。譬如佛教想表達最後的真相沒有錯,而當其他面對真相、解釋真相的錯了,就認定是眾生錯了、追求真相的人錯了。錯在選擇的絕對性,而產生排他,因此落入門派、色彩、意識形態之爭,表面上看似不對立、接受一切,骨子裡卻依舊站在一種選擇上,無法真正大氣、淨空自己。所有真正想表達的智者,都必須面對這種考驗。

 

想要把巨大的智慧,傳授給一無所知的眾生,必受其無知所煩惱、所困擾之苦。所以大智慧者同常人一般,產生煩惱、產生理性變化、如常人般有所得失,只是得失的內容不同。如同魚需要水、鳥需要氣流才能起飛,各取所需、各受所苦,因為生命是活的。在覺醒者的生命中,食衣住行皆與常人相同,同樣要面對壓力、煩惱、生活的險惡。

 

唯一不同的是「眼界」。人本來都是開悟狀態,是被「識」的環境淹沒,變成以「識」認知,遠離開悟狀態。識並非錯誤,「識」與「覺」,為不同形態的「有」跟「無」。人必須重新意識「悟」。

 

如同泡一壺茶兩人喝,你內心感覺到什麼,他內心感覺到什麼,事實沒變,每一個人感受到什麼就是什麼,那就是「識」。認知即為識。當認知到自我安定、喜悅、感恩、那茶就是喝到「覺」了。因為人本身即具足這個主宰,亦即人本具有悟性。

 

遠離悟性的人則落於個人想法中,只想著自己喜歡或不喜歡,因而忽略真相及完整性。

 

五感參與的藝術,感受美好的當下
 

與人相交,把榮耀歸於對方,雙方和氣就好。無常常在,人生最後終將面對生、老、病、苦。沒有美好結局,唯有美好的想像,美好的當下,美好的面對。

 

經由介面及工具,來練就六根的感受。譬如泡茶時旋轉茶杯茶具的聲音,具有讓腦波安定的頻率,帶給人一種暗示與期待。養成泡茶的習慣之後,這聲音便形成儀式感,讓眼耳鼻舌都到位。往後只要一聽到聲音,情境即浮現,聲界就出來。聲音可以記錄當下,藉由聲音、味道、儀軌,讓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共同參與,沉浸在當下情境及情感之湧現,留下具足的證據。證據留在耳朵、留在眼睛、留在身體,此即藝術。

 

呼應最開始談的老年哀歌,切莫活在自我的想法中而嫌棄他人。當人在安寧病房時,他的缺點也會變成你的寶貝。覺醒者的身體可以容忍。因為眼耳鼻舌都是他人,同時也是自己。

 

除了泡茶以外,日常生活的點滴也會發出聲響,只是狀況不同。譬如有人的笑聲很大聲、笑聲很尖。若看不過去,意味著一定有盲點。人沒有好人,最尖銳的可能也是最被記得的,像一個標誌。這就是智慧。

 

所以找一些工具,多留一點籌碼,形成彼此交流互動模式,以後就不留遺憾。譬如練功要練到最好而無須貪多,經由練熟一段,練出禪定中的自己,練功的困難是能練就轉到深處,因而達到將很強的物理性,內化的軌跡。藉由個人如此的鍛鍊與取決,為子孫、為自己留下美好。

 

覺醒者的生與死:從告別中誕生
 

人到了一定的年紀,開始走向死亡。人上不過父母,下不過子孫,在父母與子孫之間,形成兩種人向世界的告別,一種是面對死,一種是面對生。

 

當父母死亡,就象徵著你也即將走向死亡。父母之後的每一位離世者,都是來與你一一告別,這個過程等同你已經在告別世界。因此,父母長壽是福報,代表告別時間較晚開始。這是「死亡告別」。但不管父母多長壽,只要第一個孫子出生,活著的每一天,也是在告別,是為「生的告別」。

 

子女早婚,可避免因父母短壽,來不及有孫子和父母告別。來得及的稱之為五福臨門、五代同堂、福祿壽全。孫子是來做生的告別。所以孫子的出生,依循時代、輩分,生命的邏輯變成了時間密碼。父母離世,接下來就輪到你。當周遭的人紛紛離世,代表死亡與你一步步接近,這叫生死告別。

 

只要這兩個現象,有一個現象出現,代表壽命已經在倒數。這是時間在生命裏的函數,非人所見的函數。覺悟者能看懂此天機,看懂新生命的誕生,與自我生命時間的相關性。這並非悲觀,而是早做準備防範未然。因爲生命是在告別中延續的。人的生命要等到告別出現時,而延續、重生。

 

因此死亡絕非突然,都是漸進告別。是世界跟你告別,你跟世界告別。無人能抗拒告別,死亡已悄悄地來到面前。老師的母親已四代同堂,有兒子、孫子、曾孫來告別,已經福祿壽,實屬不易。這個時代,告別存在哪裏,一生即有多少福報。下輩子亦從此處開始。這個福報,是透過一生的經營與開創,活出來、實踐出來的。要珍惜這種告別。

 

一般的告別式是出殯儀式,而非真正的告別式。若能理解時間的函數與告別的智慧,即「向死而生」。人體不過百年,真正活存的方式是留在人心。有多少人的心中有你,即使肉身死亡離世,影響力仍留存,廣泛活在人之中。即使對你無心,但他會記得。就如沒有人真正得佛心,但人人皆思佛陀是誰。即使人心中未必有佛,但大腦的思考中有佛。

 

告別即放下
 

新生命降臨,就是來宣告要「放下」,由世界提取的一段新生命告訴你。這是邏輯、是真相,透過腦神經、內分泌作用的過程即知。人在世上的意義,是經營出新生命。當新生命到來,也就是放掉經營的時候,這叫放下,這叫告別。
 

告別執着,告別擁有,告別過去重要的東西。比如說此時金錢已不重要。當有一個新生命要來接續,隨著告別的開始,物質所需越來越少,因為已無多餘時間花用。子孫有更多的時間來享用你留下的物質。根據質量不滅的定律,子孫是新一代的擁有者,你的擁有因此交棒傳承下去。
 

告別式已在進行中,無須執着個人本身得失。餘下的都是福報,四代同堂就是福報。一般人看不見生命中的時間函數,不明白其實只是一種告別。好好在告別式中做好精神轉移,這意味著你懂得告訴別人,如何在生命中佈局。從告別中從容,從告別中誕生你自己,死亡自此開始產生,或者,你自此重生,用不同的方式活着。
 

告別,是讓自己的典範傳承,繼續活在這裏。

 

(本文為5/23/2024 四午班課程內容,劉雅君依該班逐字稿彙整編修而成)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