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 如是我聞・之一  】   

耳覺聽語心

 

文稿彙整/張鍠焜

圖片來源/ wix

「識耳」只聽到語言的表象,聽不到「語心」
 

什麼叫做語言,語言的本質是什麼?語言只是一種記號,說話者用語言記號來代表他的想法。我們能夠看到或聽到的只是「語言的表象」——語言記號,我們沒有辦法真正看到、聽到語言所傳達的想法。我們是透過解讀語言記號來了解對方的想法,但因為每一個人帶著自己的「識耳」,也就是一個執著種種成見與知識的耳朵,來看到(聽到)語言記號的表象,所以很難透過語言聽到「語心」,沒有辦法真正理解語言記號所傳達的核心內容——語者的真正想法。例如,一個人說「我很高興」,聽者並不能真正知道說者的高興是什麼狀態,而只能以「高興」這組語言記號來連結自己關於高興的經驗或知識,類比、想像說者所表達的意思。但說者到底是怎樣的高興,聽者終究只能得到類比和想像的內容,不能獲得完全的真相。

 

對「我成佛了」的誤解
 

所以,「語心」從說者的口到聽者的耳之間會產生誤差,有時這種誤差是很大的,甚至會把話語的本意完全顛倒。就像我說「520我要成佛」、「我已經成佛了」。你們並不真正明瞭「成佛」這個語言記號的語心,你們沒有領會到我所說的「成佛」的真實意義。你們只聽到語言記號表象——「成佛」這個詞的語音(或文字),用字面意義來理解它(變成一個佛)。你不知道我為什麼要說成佛,也不知道什麼是成佛,你們還把它當作詼諧、笑話,因為你們不尊重這個,也根本就不相信有佛可成這件事情。表面上大家在修心,希望能夠成佛,但其實你不相信有成佛這件事情。
 

沒有一個人知道「我成佛了」這一語言的核心邏輯是什麼。大多數人會聽到表象,就到他的耳識去了,連結到記憶中社會過去發生宣稱成佛成仙的詐騙事件,然後用這個成見來解讀現在所聽到的「我成佛了」,而認定這又是在妖言惑眾了。有這種成見的耳識者,他們認定所有宣稱成佛的人都是騙子,自己很聰明不會受騙。然而,他們其實在心中已經認定成佛是不可能的事,所有成佛的狀況都是虛假的。這種想法阻礙了他生命向最高境界發展的可能,他已經把自己擺在最壞的位置。

 

「成佛」的意義
 

人生要追求最大的可能,不要停留於現實。「成佛」的願望提高我們的維度。人人都可以成佛,到達「道法自然」的時候,佛是最基本的成為,因為真的做佛就是「做自己」——純全自然的自己。佛有各種種類,你只要真正明白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你就可以把這個樣子稱為佛,佛只是真我的代名詞。了解我們上課的宗旨,知道「覺識圖」是什麼,把握「覺性」,以覺導識;修練「道的周天運轉」,身心化於自然。這就是走向成佛之路。

 

每一個人都可以更好,都有無限的可能
 

境界高的人會看到自己另外一個高度是什麼。成佛不需要追求外在標準,成佛只需要認證自己就好。就這麼簡單,你們也可以。我說「我成佛了」,這句話的語心是告訴你們:「你們可以成佛。」要不要成佛,那是你的事,你的決定。但是,我要提醒大家:人都可以更好,都有無限的可能,那個可能性可以大到全台灣第一,大到成佛,你有這種無限的可能性。這是人的最大真相,也是人所擁有的最大祝福。假如一個高手聽到我說「我成佛了」,他會聽到這些;但是那些低能的人就聽不到語心,他會疑惑老師在講什麼,真是無聊到好笑!

 

宣稱成佛需要自己內在的自足與自信
 

宣稱自己成佛,這是把自己擺在一個被毀謗的位置上。你說你成佛了,全世界的人都說你妖言惑眾,佛教團體的人會想圍攻你、消滅你,那不會有好處的。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,他會不知道宣稱「成佛」會引來諸多壞事嗎?所以,只有真正的高人才敢這樣做,普通人是不敢的。你們哪一個人敢向你的親戚朋友、週遭所有人說我要成佛了?有誰能對著鏡中的自己說「我成佛了」?你會覺得渾身不自在,你會覺得這樣說噁心死了!○○○,你講一次「我成佛了」,認真講喔!……不敢講?這就是因為內在沒有自信自足,所以講不出來。能自在的說自己要成佛,需要具備勇猛的意志和力量。[1]

 

你要成為實體?還是成為虛構人物?
 

我所說的成佛,並不是成為佛經所描述的那樣的佛。我的成佛是成為真正的我。人總是依照虛幻的識見而活,用識見來塑造自己,也扭曲自己。所以,你永遠都是虛構,你被看到的永遠都是虛構。你要成為實體?還是成為虛構人物?當然要成為實體啊!

 

耳覺才有辦法聆聽到真正的隱藏
 

帶有一定想法和成見的耳朵是「識耳」。帶著一定想法的耳朵來聽語言,永遠只會聽到自己想法所反映的表象,而聽不到那語言所含的真正意義。真正意義隱藏在語言深層的邏輯裡面。為什麼他要講這些話?這些話的深層邏輯可以理解為多少可能的解釋?只有當你看到這個邏輯,你才能夠領會到「語心」的存在。這個講話者的心,講話者的心叫「語心」。耳朵必須具備耳覺,才能真正聆聽。耳覺才有辦法聆聽到真正的隱藏。
 

赫拉克利特說:「萬物都有邏輯性,只是他善於隱藏!」語言深藏著某種邏輯,一個耳覺的人才有辦法看到到這個邏輯;知道這個邏輯,才可以領會語言中的豐富意義。透過語言,一個「覺」的耳,聽到說話者的內心。一個執著的人永遠只能聽到說話者話語的表象。
 

從這裡可以知道老子《道德經》最精彩的對道的形容的一句話。道,世界沒有超過道的。佛因為得到了佛道,而成佛。耶穌基督也是因為得到了道,才成為耶穌基督。孔子也得到道,才能成為至聖先師,所以孔子講:「吾道一以貫之。」他說他得的道是一以貫之的。所以道是最高的存在。
 

但是,老子在第一章開宗明義就講:「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。非常名。」他說:道這種東西啊,真的不好說。老子接下去講了,一個道的真正寓意,他說:「無,名天地之始;有,名萬物之母。」無是天地之始!道德經所要講的是道的涵蓋內容,道的涵蓋內容就是道德經所講的。道的最精彩的秘密就只有道德經知道。你就知道老子的厲害!

 

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
 

老子說假如一定要我說道是什麼,老子說: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」上善就是道,幾就是等於。處眾人之所惡,也就是說水這種東西永遠停留在最低點,它一定停在最低處。在所有地球表面可以達到最底層的地方,水永遠都在那裡才停下來。那個地方是最黑暗,最汙垢之地。其實道是什麼?道就是最下的東西,不是最上的東西。上善若水,這個水是什麼?是處眾人之所惡,永遠在最下面,所以叫下惡,眾人之下惡。上善等於下惡,這才叫道。因為只要在最下面的這個人,它的起跑線是在最下面的話,那是不管怎麼爬,只要他一移動都叫善。

 

聽得見邏輯你才可以聽到話者之心
 

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。」我說成佛,這好像違背了處下、不爭之道,其實不是。。「不爭」是什麼?是「處眾人之所惡」。我說成佛,是準備做眾人最討厭的。眾人最討厭的,就是聽人家說成佛。對不對?「眾人之所惡」不是你的成佛嗎?你只要說你成佛,所有人都說你是神棍,那不是眾人之所惡嗎?你聽得見話語中的邏輯嗎?聽得見邏輯,你才可以聽到話者之心。
 

所以,如果你聽不懂老子的邏輯,老子講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」,你聽不懂這句話的邏輯,只知道表象,就只能做字面的翻譯。只是表象地解讀為高尚的道可以把它比喻成水,它就像水一樣。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,它可以滋養大地,萬物都需要靠它,萬物的存活跟水是息息相關的。然而它功成而不居,水不爭功,它默默的存在於它的水性,但是它不會跟人家爭長短、爭高低、爭功勞。所以它一直都把自己放在最低處,這樣在表現自己,這樣顯現它在最低的位置存在。通常你的解讀只能到這樣而已,這只是語言的表象,你聽不到語言的邏輯。
 

老子在告訴你:「無所不在」才是「全在」。一個「全然在」的概念,一定是壞也在、善也在。假如你把自己的在,標示在最底端的你,最卑微的你,那麼你只要一動,就一定往上衝。所以人的起跑線假如能畫在最卑微的線上,那麼你跑出去不管幾步都是閃耀的,都是光榮的。你已經走上一條成功的道路。所以,起跑線要畫在哪裡?要畫在輸掉的前面。父母都想小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。但我說,你就是要輸在起跑線。因為你贏在起跑線,你在後面終點線輸的機會很大。假如你在前面起跑線輸了,也就是說你在輸的位置中起跑,你只要贏一個,就贏了。

 

人因掉入錢的識性而被控制,鎖在對錢的已知認知意義中
 

大部分的人生活就是為了賺錢,賺錢成為不自覺的慣性,但不知道為什麼要賺錢。錢的邏輯是什麼?這個邏輯就是錢要能花,有感覺,錢才有意義。你從這個邏輯去分析,才能夠知道為什麼人要辛苦工作賺錢;你才能找到創造錢這個語言的人的心。因為你要去賺錢,就是為了要花,而且花得很有感覺,最後還要產生很多利得意義,你最大的利得意義。既回到自己的生命本身來,又讓錢增值。這整個的邏輯才是錢的邏輯。
 

人常糊裡糊塗的困在日復一日的重複中,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意義是什麼。其實你分析一下就知道,最具體的意義也還是為了錢。每一個人都是這樣,我們都是被這東西控制。為什麼被控制?因為你都活在「識」,因為你沒有產生一個真正的覺性。假如你有覺性,萬物才會產生真正的意義。否則你只是以自己的認知在認識萬物,萬物就沒有了意義了,因為意義一直在你認知的框架中,它已經是已知了——被包覆在你的識之中。

 

勇敢的凝視虛無的深淵
 

為什麼人性是所有煩惱的根源?因為理性在啊!因為理性在,人性就會變成煩惱的根源,因為理性是專門控制人性的。理性就是「識」,人性就是「覺」。人性在「覺」裡面才活得下去。人性在「識」裡面,就活得面目全非。
 

所以我們活在這個世界很辛苦。看世界一定不能帶著歡喜去看,要帶著世界即將末日去看。要勇敢的凝望那種虛無的深淵。這是什麼意思?你看所有的一切,都得如臨深淵。一定要這樣啊!尼采說,不管看什麼,聽什麼,你都要看它是虛無,而且把它看得很深。所有一切的存在,你都要把它當成假的來看。凝視,要勇敢的凝視虛無的深淵:所有的存在,你都要往假的去看,往不存在去看。虛無,就是說:看生,你要活著的感覺,你必須往死裡活。這就是海德格爾講的「向死而生」,你要能夠越過那個死亡,知道那個死亡,找到那個邊界,找到那個死亡時候的自我。在死亡裡面找到的自我,一定是在活著的時候創造出來的,所以叫「向死而生」。

 

上善若水
 

去解讀,去聆聽說者的「心」,不要讓語言在你的「識」中被遮斷,被你的武斷斷滅語言的初衷。所以說,語言很複雜。老子把道比喻成最骯髒的水,我把你比喻成畜生,你不覺得對你是一種抬舉嗎?很多人一聽到「畜生」這個詞,就覺得被侮辱、被挑釁。「老師罵我畜生,他自己才是畜生!」因為你聽到「畜生」,就想到電視劇裡的壞人,所以你就在心裡連結到那個壞人。說你是畜生,你就覺得在說你是那個壞人。
 

但你永遠不知道,我說「你是畜生」,是給你一個無上的讚賞,就像老子說道如「水」——水總是居於最低處;說你是畜生,不管你怎麼做,你都會變好;簡單到你只要點個頭、來上課,你就是人而不是畜生,因為你在進步。假如你是人,隨便做什麼,犯一點小錯誤,你就成了畜生。那麼,你要我說你是人,還是畜生?還是說畜生比較好吧?我不只會說你是畜生。說你是畜生,你還不夠明瞭,無動於衷,心不在焉,我怎麼講都跟你無關,那我就會再加強劑量,說你是「不要臉的畜生」。再無動於衷,就是「死不要臉的畜生」。劑量越來越加重。

 

無極主修心和腦,心就是覺,識就是腦
 

我們只修心跟腦而已,不要在動作上太浪費時間。所以,你們練功其實不是練身體,是練覺。心就是覺,識就是腦。我們不要花太多時間練肌肉骨頭。我做任何你們覺得最難的動作,絕對不用肌肉,我用意識做。

 

無極的預備式要讓身心腦在一個虛、靜、無為的狀態,而達到「空相」
 

所以無極功法的要領就是這樣。一開始的預備式,就讓身體在一個知能虛無的狀態,而不是存在於身體的狀態。因為存在於身體,你就存在於識對身體的掌控,它一舉一動都需要配置力量,所以力量就跑去控制你的肌肉,形成招式。所以一定要卸下力量,讓身體自然,它本來就這樣。其次,你的內心要平心靜氣,氣機要很安靜,不是透過鼻子出入升降呼吸,你要停在內在的空裡面。再來,就是大腦停止對身體的任何企圖,不要企圖用大腦來控制內心的平靜、身體的狀態。大腦的智慧就是大腦要讓自己退位,好讓你跳到眼耳鼻舌的覺性,把這些覺性通通導向「空」中,不要讓它往外走,要往內部的「空」走。往外走會被干擾,心就靜不下來。好不容易擺脫意識,更不可以讓外在干擾你。所以要收視返聽,讓身體入「靜」。然後,覺就會慢慢聚合在一起,眼耳鼻舌身聚在一起,五覺不受第六意識控制,且超越第六意識,直接轉化成第八意識——阿賴耶識。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知道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在當下。阿賴耶識是看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
 

阿賴耶識是同時看生、同時看死的意識。只有第六意識才會對焦現象,透過六根確認。若跳過這一層,直接對焦阿賴耶識,你的存在是生死同時存在。身體所有的詮釋都本乎自然,存在自然法則,這個叫做「空相」,「道法自然」。只剩下一個靈魂叫「根塵」,眼耳鼻舌的識都脫落了,叫「迥脫根塵,一靈獨耀」。只有阿賴耶識這個靈魂叫「空相」。「空相」就是既是生也是死,既不是生也不是死。你說它生,它卻是死;說它死,它卻活。所以做無極需先預備式,才能起式。一定要滅掉身體的雜念,才能開始動作。
 

我們要開始進行無極,必須開啟預備式的模式。預備式是將整個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」六個面向都走一遍,讓它回到空相去,回到生命的起點。回到生命的起點就是「空」。(本文依2024/6/4二晚班上課錄音逐字稿彙整而成,協力參與者為寧衛、盈靜、宗演、鍠焜、鈺晶、鼎君、淑玲、淑敏)

 

[1] (整理補充)明代王陽明對學生的講學中有類似情節。在一次與學生討論中,王陽明說:「每個人的內在都有個聖人,只是因為缺乏自信,所以都自我埋沒了。」然後對一名學生說:「你的內在原本是聖人。」這位學生趕緊站起來,說:「不敢。」王陽明說:「這是你自己本來就擁有的,為什麼要推辭?」學生又趕緊說:「不敢。」王陽明說:「每個人都有聖人的本質,何況是你,為什麼要謙虛呢?謙虛也拒絕不了。」這位學生便笑著接受了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