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 【 專欄一/體證道德經 】   

明於道者不妄言  無私超越天下尊


文稿彙整/蔡文鈞

午後之光

圖片來源/ wix

道德經第56章
 
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塞其兌,閉其門。
挫其銳,解其紛,和其光,
同其塵,是謂玄同。
故不可得而親,不可得而疏;
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
不可得而貴,不可得而賤;
故為天下貴。
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
 

「知者不言」,知者就是道,知道「道」的人不會用語言去解釋「道」,不言不是不說話,而是無法用言語闡述道的意義。因為在道裡面「道可道、非常道」,他一定是去做、去執行的。「言者不知」,假如你用講的、用寫書的方式來解釋老子,那就完全不是道了。不知就是不是道,因為道德是不能解釋給你聽的,道德是你完全不知道的時候做出來,那是刻骨銘心的。道是無時無刻潛藏在自然道理之中,所有的仁義道德,假如你去用說的然後才去做,那已經沒有用了。你聽了只是照那個範本去執行,不是你本人的執行,你不會真正的成為。

 

塞其兌,閉其門
 

因為用語言形容的,它不是道,講出來的都不是道的本身,所以這時候你要塞其兌、閉其門。「塞其兌」就是凡事要怎麼樣,要塞閉自己的六根,眼耳鼻舌身意,要能夠去管控自己六根的張牙舞爪。「閉其門」,把心門要常常關閉著,把心門關起來,不是不跟人家來往,是心門不要受干擾,讓自己明心見性,關起門來好好自我檢討,明其心,見其性。所以在練功的時候就要把六根往內收,耳朵聽到音樂,我們把它收到內心裡面來,收斂要自己可以覺察,不是感覺紛飛,眼睛看著,看到自己內在到底怎麼了,內心只要凝念,六根進來的東西把它凝念,變成在心裡面的一個點,然後去覺察它,這叫做閉其門,心門閉著不要出去不要用心。

 

挫其銳,解其紛,和其光,同其塵,是謂玄同
 

「挫其銳」,好好的挫自己的銳氣,把驕傲或者自私的地方關閉,把你自己的那個稜角、稜線收掉,心太用力就會僵硬,就會有銳氣,做動作的時候要圓,因為我們是一個圈圈套一個圈圈,沒有稜角稜線。「解其紛」,把自己紛亂的心平息,不要在那裡恍恍惚惚、忐忑不安、力求表現,紛紛擾擾說法要把它完全解釋掉,完全瞭解時代亂象。「和其光」就是要把自己的光給遮住,不要太刺眼,讓身體所有的一切都能夠共振,身心靈都能夠同步一致。「同其塵」,就是和塵埃一樣,與萬物合而為一,不要把自己搞得很高傲,要與任何人都可以相處。做動作的時候要和六十兆細胞渾然合一,三丹田渾然合一,進入一個忘我的境界,忘我就是與萬物同流而不合污,合於萬物而不同於萬物,就是看起來好像一樣但卻彼此不同,這樣叫做「玄同」。

 

故不可得而親,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貴,不可得而賤。故爲天下貴
 

「不可得」不是得不到,不會得到,不是這個意思。「不可得而親」,親而不可得,疏而不可得。「親、疏、利、害、貴、賤」都不會在你的身上出現,這種對立面都不會出現在你的生命裡。「貴、賤」是你的想法,「利、害」是你的內心,「親、疏」就是你的身體,三丹田中都不會出現這些對立,這些對立的東西都是太極,不會在你的身上、心上、想法上出現,因為練功全程必須都不用想,全程都在覺察自我中,而不是在覺察動作,是在覺察這個動作在你身上引發的感覺的覺察。所以「為天下貴」,因為這樣,你的60兆細胞叫「天下」,天下就是60兆的細胞才真的「貴」了,這個貴跟前面的貴不一樣,這個貴並沒有賤的對應,這裡的貴只有完全的貴,因為60兆的細胞通通在這裡面,也是下中上三個丹田都統一到天下這個狀態,一致性都是貴的。
 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