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如是我聞・之二 】
覺性之路 拉出新維度
文稿彙整/四午班

圖片來源/ wix
最近開始要跟時報出版社把我以前的一系列書籍重新出版,為何要挑在這時候重新出版?一方面是AI時代來臨,為人類喚醒覺性、開發覺性留下一條道路,另一方面也是沉香嫁接有了初步結果,人類也將進入野生沉香嫁接時代的來臨。這時候有必要承接過去二十年的出版品,結合這一段時間沉香、老茶對於覺性開發累積出來的經驗,以一個新的面貌重新詮釋氣機導引,拉到一個新的維度。
過去這二十年,一路從下丹田、中丹田,到近幾年走向上丹田,由身而心而靈,一步一步開發人的覺性,直抵靈性。過程中除了身心靈功法,也借助沉香、老茶這些造化之物,訓練五感開發覺性,這二十年來都是一步一步,有步驟有計畫地往前進。但是說真的,世界上有幾個人真的看得懂我這二三十年來到底在做什麼?我今年六十多歲了,人生還有幾個二十年?大家想一想,有什麼可以讓你們堅持二十年,努力不懈的一直往一個目標前進?工作、興趣、婚姻?仔細去觀察、思考,這些是一種堅持還是一種慣性而已?慣性不需要本事,沒什麼煎熬、淬鍊的過程。頂多是一種什麼社會定位、高級興趣而已。做了二十年,你們能產生什麼結果?有留下什麼啟發人心的作用,或是什麼足以傳世的成就嗎?事業大一點好了,也只是留下財富、事業讓子孫繼承,那也終究是暫時的,過眼雲煙罷了。
留下人類共同遺產
你們看我有留下什麼讓子孫繼承,或是事業讓子孫經營嗎?我要留下的是人類共同的遺產,人類需要的一條道路,我的子孫頂多只是這些東西的保管者,不是擁有這些遺產,視為家族財富。你們想我這是什麼格局?
人類需要的是什麼樣的道路,這條道路必須要有完整的體系,一套可用的方法與步驟,清清楚楚拾階而上,不會是只有空想、空談,有思想、方法、步驟、工具,很清楚地呈現。你們看看過去這幾十年我從下、中、上丹田,身而心而靈,由身體開發、感官訓練、到靈力覺性,是不是一系列的循著一個進程走?到神還虛,虛合道,人類到達最高智慧的時候,其實講的都一樣。上帝就是佛,佛就是道。這時候對宇宙觀察,極致的一種寄託、一種期待,從內心投影出來,在身體上呈現,那個圓滿都是一樣的。但是圓滿很難達成,因為人心。只要是人都還有一些念頭,分別心一起,善惡好壞一對立,圓滿就不存在了。想要好、善的心念一起,該惡的時候惡不起來,想要好的心變成一種偏執,所以為何說道法自然,超越善惡的心,該善則善該惡則惡,不被一個善、惡的心羈絆住,只為更大的成就。
圓滿是超越和前進
一個懶散的人,當頭棒喝下去可能反而他往上跳一階,超越原有的迴圈。這時候你要溫吞當好人,溫柔地慢慢等,還是怒目金剛的推他一把?這才是圓滿,才是道,才是上帝法則,假慈悲是為了什麼心?你想當好人的一種情感需求不是嗎?人心的投影會造成一種扭曲,那不是圓滿,圓滿是一種超越一種前進,從不會變成會,從原地打轉到勇猛前進。有辦法、有作用、有結果,就是圓滿,跟你是不是個好人,沒什麼關聯。
世俗的價值有種僵固性,人心就被那種綑綁住。殺人、喝酒不是什麼好事吧?那你看關公喝完酒,提刀上馬,敵方主將人頭落地,一人決勝負你說這喝酒、殺人好不好、對不對?武松打虎也要靠喝過酒。對於一個自在的人,規矩、好壞在自己心中,不在別人看法裏,那是清楚明白而非迫於無奈不得已,那才是圓滿。講了這些,一個人講三丹田、講身心靈、講虛合道,道法自然,最後為了什麼?還不就是一個圓滿,圓滿在哪裡?你身上還是別人看法裡。上天有好生之德,德可能在殺。都不殺都不淘汰,那大自然會變成怎麼樣,但是我們不會說上天有好殺之德,大自然的生殺看似對立,其實都是圓滿的必要部分。
靈力轉化物質
一個人的靈力、格局夠大,超脫世俗法則侷限,就能看得更遠,成就更大。在那種靈力、頻率連動之下,世間物質的發生水到渠成。你們有沒有發現,在會館這邊常常有好吃的東西,外面喝不到的茶,碰不到的沉香,聽不到的心法。為什麼你可以接觸到這些,但是你的親朋好友沒辦法,因為他們不夠努力,錢賺不夠嗎?這跟錢賺多少一點關係都沒有,我們彼此創造了這個場域,你們處在那種狀態,有些物質自然就發生了,你們說是不是這樣?事業做很大,錢賺很多的人,忙著賺錢,根本接不到那種頻率,他們在賺錢的狀態中,你們在自然的享受狀態中,有錢人銀行有數字,你們身上有發生。類似的情形你們想想看,為什麼我有這麼多沉香,是因為我很有錢嗎,其實是沉香自己來找我,找到讓我變成天下第一。世間是不是這樣,不就是一種機緣嗎?不就是一種緣分嗎?不就是一種當下嗎?我做到了可以拿到沉香的那種作法,成為可以拿到沉香的人,靈覺力的作用就在這邊,不是努力來的。投影的過程,靈力轉化為物質的過程,你們把上面那一段好好的想一想,體會中間的發生,當時的心、靈狀態,這用文字很難說清楚。
一切自在本自圓滿
講起來這麼容易,那為什麼做起來這麼難,還是一個人心。人心讓你做不到那種作法,成為不了那樣的人。社會規範長期潛移默化之後,為了滿足某種期待,你必須當個好人,有某種樣子,才會有某種放心的感覺,久了形成識性、慣性。自在的人反而讓你不舒服,戳到你的敏感區了。自在的人為所當為,看到圓滿的很多面向,當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。非要有一個樣子,想法跟感覺衝突就難辦了。一切自在,本自圓滿,就是上帝、佛陀法則,就是道的法則,不是當好人就圓滿。
家人關係也是如此,能不能看到一個更高維度的成就,而不是被一種個人親情滿足,或是社會期待,讓自己對於當一個好父母、好爺爺好奶奶的認知給綁住了。小孩要錢就滿足他,是真的對他好還是滿足自己的一個好爸爸的需求?孫子不想讓你抱,能不能覺得這很正常,不去糾纏在爺孫要有什麼關係上。這並非割捨親情,只是一種自然、無壓力的自在感,不是為了維繫某種血緣關係,或是滿足某種情感需要。一定要當好爸爸可能就溺愛了,非當個好爺爺不可,孫子不讓你抱會傷心,這種就不自然了,時間久了,壓力大副作用多。怎麼看到對彼此的一種更高維度的圓滿、成就,要靠一種靈性的看見,強大而飽滿的靈力作用,不是糾結在人心上,有辦法、有作用、有結果才是一種圓滿,不是一個好的樣子。
上面講這些,再回到一開始,回顧我二三十年來一步一步走過的路,建立的體系、方法、工具,由下而中而上丹田,由身而心而靈,從身體開發一路到靈性覺醒,你們再去想想,什麼是道的法則投影到生命中,什麼是圓滿。到靈性、靈力層面,一切自在,本自圓滿,圓滿在於有辦法有作用上面,不是有一個什麼樣的好。這樣一個思想體系,實踐步驟,可用工具,才是我想留下來的事業,這就是我的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