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如是我聞・之一 】
藏與收藏
文稿彙整/二早班、四午班

圖片來源/ wix
道家最重要的一個字當然是「道」,但道很抽象,假如道化成具象的行動,你們覺得用哪一個字形容最為貼切?應該不是「德」字,因為德是樣子,「道德」就是道的樣子,是名詞,不是動詞。我認為是「藏」字,道的真正力量,其實來自「藏」。
道藏在萬物裡,藏在一切規則、一切發生中,但是你卻看不到。道怎樣才真正存在於你之中?只有當你將其「藏」進內心,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。
我們對很多事物都會有喜愛,但有時候,連喜愛、感覺、意圖都要藏住,不能直接展現出來,不能讓它立刻兌現發生,這才是人生的功夫。透過「藏」,你將自己還原到最純粹的狀態,不讓生命產生衝動或過多的表徵,這樣的歷程才是最厲害的。這種「藏」本身就是一種道。你必須回到最簡單、最本真的自己,回到你的自性、你的靈性。
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功夫,不在外顯,而在內藏。真正的境界是你藏到什麼程度,你是否藏到連生命跡象都消失,藏到念頭不起,想法不生。不是沒有,而是藏住,讓它不再發生。這才是真正的「寂滅」,才是真正接近道的本質與真相。
不管是物質或功法,我藏了多少在身上?氣機導引十八套功法,並不只是我書上那些圖片與文字說明,它們都藏在我身上,藏著我經歷過的體悟。我收藏的沉香,一塊一塊我都聞過,從中我藏了自己什麼樣的感受?茶我一口一口喝,一入口我就知道這個茶,不是一般人隨意喝喝的膚淺體驗,而是透過茶去領悟隱藏的訊息。
每一泡茶裡,都蘊藏著機和語言,品茶是一條耐人尋味的探索之路。如果你沒有足夠的修為,即使收藏了茶,也讀不懂其中深意。就像與高維的人相處,若你沒有相應的涵養,就無法理解他們展現出的深度。
你知道鐵觀音放了六十年後會變成什麼嗎?它藏住了原本的風味,藏到最後,變成了普洱。你喝它是什麼,就成什麼,不再執著於它原來是鐵觀音;老烏龍茶亦如此。到了最後,你喝不出它原來的味道,連蛛絲馬跡也找不到,只有淡淡的梅子酸。這才是厲害,這才是真正的藏,真正的道。
現在不少人收藏老茶,但是到市面上看一看,是不是老茶就都是好茶?老、收藏是什麼概念跟做法,你們知道嗎?沒有那麼容易,一個老要俱足多少條件?很多人是把這些收藏當成一種投資性的東西來操作,或者頂多當作人生樂趣,像我這種熬得住、抱得住的人很少了。
收藏是什麼?不是買低賣高,當作交易賺錢。我一輩子真正的財富都來自收藏天材地寶,因為我早已看到,人再有錢,沒有這些天材地寶,人生最後也是等著衰老而已。能看到未來的趨勢與需求,提早佈局這些造化之物,也要能熬得住,不是只看到錢。
我對所有造化之物的收藏都是這樣,沉香如此,老茶也是。你們可以去外面收收看,能不能以同價收到如我手頭那種等級的老茶?沒有這種人生閱歷,沒有這種經驗,就不會有這種視野跟機遇。收藏家不跟外行人說話的,因為雙方不在同一個維度,語言沒辦法說清楚。你就算有什麼經歷,歲月這種東西你也沒辦法想象。這些不是在講物質,而是在講人一生看事情的角度。
假如你開茶行賣茶,你會把茶收著,耐心等它慢慢變老茶嗎?做生意就是要現金周轉,一批現金進來才有辦法做下一年的茶。茶行裡面的老茶,通常都是賣不掉,被迫變老,還每年焙一次,品質如何用膝蓋想也知道。好東西其實都在收藏家手上,不在商家手上。
你們實際生活中都沒下過這種賭注,沒這種付出,但不從事這樣活動,就不會有這種邏輯養成。所以我常用自己的收藏舉例,就是讓你們有一個生活場景可以去深度學習、推演,想像未來的演變,知道該怎麼經歷中間的過程,這當中可以學會很多東西。
人生所做的每一件事情,其實都在訓練你自己的一種邏輯、一套語言,讓你看到真正屬於自己靈魂中的最終價值。只要是可以過戶到你名下、搬到你家裡的東西,其實頻率都很低,就像光譜中的可見光範圍,很容易看得見。頻率越低的東西越物質化,而真正高頻率都有穿透性,你根本就看不見,那個叫暗物質、暗能量。所謂大音希聲,人要能夠覺醒,就一定要追求高頻,聽不到的要打開耳朵學會聽到,聞不到的要打開鼻子學會聞到。
所以要多跟高頻率的人接觸,士農工商都可以,因為這些人不只停留在賺錢的層次,而會在歷練過程中淬鍊出更高維度的認知,形成一種持續前進、持續超越的生命觀。跟著那種升維的頻率,會給你一種激勵感,他在成長,你也會因為他的波動影響而成長。
你也要跟不斷成長、高頻的物質相處,像茶愈放愈老,醇化後的茶氣更強,而跟老沉香互動,能把人的氣質也帶起來。多跟這些造化之物互動,就是取它的氣、它的頻率。當你能體會到這些,就不會只把收藏當成一種買賣、一個投資而已。
(本文依250121/ 250213課程紀錄剪裁修潤而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