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如是我聞・之二 】
靜如赤子之心
文稿彙整/二早班

圖片來源/ wix
地有地理,拳有拳理,你要清楚自己動作的「理」在哪裡。如果建構不了這個理,動作只是在比劃空泛的形式而已,它是沒有用的。
做動作除了要明白「鬆」的概念,也要屏除肌肉的指令,不用肌肉做動作。練的時候慢慢來,越來越鬆才能練到身體的深度感,有一種作用力,這得要非常鬆、非常慢才練得出來。
一定要「沉肩墜肘,鬆腰坐胯」,這是最基本的口訣。你必須讓身體落下去,在「坐」「落」的狀態下,使肌肉徹底放鬆,氣才能下去。沒有落下,僅僅站著放鬆肌肉也沒用,因為你必須鬆「沉」。
在練習時,你必須為動作找到理由,把這個理由做好。那麼這個理由要怎麼找?可以從力學的概念切入,這裡的力指的是「螺旋力」。全身無處不螺旋,一圈套一圈,都在螺旋,多條不同的螺旋線同時在旋轉。筋膜就是這樣。它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分子結構式,同時展現立體的相的變化。
這些相的變化是宏觀面,就是你的動作外形;至於微觀的傳鏈,就是「理」之所在。微觀就是波粒二象論的運作,透過疊加與坍縮,決定了分子的整體狀態。這一切都需要你在平時反覆思考,並在動作中感受。要這樣讓自己成為一個高頻率的存在,而非僅僅停留在低維的肉體。
動作時兩手是相應的,但你們沒有練好導氣功法,所以無法體會。其實身體一定是全部相應而動, 有無數個太極在相應而動,例如所有的手勢都是因太極所生。我們身體有無數個太極而形成無極,每一處都其相對應,也就是疊加態、糾纏態。上應下、左應右、前應後、裡應外、進應退,開應合、吐應吸、起應落、下應上,這叫太極。身體一定有無數個相應的陰陽,無處不太極。
我動作時可以封鎖所有外在的軌跡,骨轉而肉不轉,肉轉而皮不轉⋯⋯我的內在全在轉,外在卻靜止無聲,已經轉過去了,然後進入更深的層次。唯有如此,在椎弓斷裂、椎管狹窄的情況下,我仍能找到縫隙穿越,只要留給我一絲空間,我便能避開受壓迫神經,不觸碰它。只要心念引導,我便能順利通過障礙,即使身處困境,仍能走出來。達到這樣的境界,需要極致的安靜與專注,心神凝聚於定境之中,才能隨時活在這種狀態。游於六虛,滅除外在的感覺,只剩下氣的流動,所謂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」。
我們在世間行走,終會留下印記。當你完成某個動作,能從留下的痕跡中,看見剛才發生的變化,這便是「有跡可循」。如同高人在樹下練功留下如年輪層疊的印記,每一圈看似輕盈,卻是堆疊多少旋轉而成,而且蘊含深沉的內力,這便是「身輕體重」。
「以意導氣,以氣運身,以身印記」,意必然留在形的印記之中。意即神魂,不是靠蠻力推倒對手,而是讓內在變得越來越清明、安靜,進而體悟自身六十兆細胞的極致運行。這是一種最接近自我的方式,紮實地掌握自己,徹底明白內在的本質。這是真才實學,而非抽象的性格塑造、人格修養,那些刻意塑造的假慈悲、偽善的行為,應當拋棄。唯有去除這些包裝,才能真正展現本來的自己。佛不需要刻意塑造佛的形象,無須透過意識形態來定義自己。
一個人要找到心中那個信,一直練一直練那個信就出來了。因爲你看見空,你看到意在導氣,你看到這個光,你就越來越明、越來越亮,越來越清楚明白在裏面,那叫「信光」。那你如何看到那個信?你必須讓心靜,靜到像赤子之心。赤子之心是絕對無條件的心,如同對父母或子女的心,無求回報,純粹付出。做任何事都心甘情願,毫無怨懟,這便是「甘願做,歡喜受」。這種赤子之心,承上啟下,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這顆心,只需將其找出來,擴展到他人與萬物之上。有了赤子之心,你就可以發出信光,就能成佛。
你是否能直視自己的無能、虛偽、膽怯、虛榮與悲苦?你是否曾因依附權貴而迷失?赤子之心不帶包裝,因此我們必須推倒所有虛偽的牆,剝去所有偽裝,回歸「無極」的狀態。唯有如此,才能審視價值的本質,重新評估真正值得珍視的事物,並勇敢面對世俗與自己的真相。
(本文依250211課程紀錄剪裁修潤而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