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 如是我聞・之四  】   

AI時代的「孫子兵法」

 

文稿彙整/四午班

野生花卉

圖片來源/ wix

以後的時代,財富不是看貨幣,是創造能量、創造想法、制定遊戲規則。一個人如果能為國家提出一個構想、作法,讓國家更好,那個人就是富豪,國家社會給他用不完的能量,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夠用。賺錢、生產商品、勞務這種事,給AI、機器人做就好了。我的孫子兵法是這樣,鼓勵兩個兒子多生,現在我有五個孫子,如果讓我來安排,都讀私立小學先去填鴨去競爭,要被擠壓過。國中回到公立體系去念,一樣是升學率很高的中學,跟大家一起競爭,高中大學在台灣念,不用出國。比念書、學歷更重要的是什麼?源頭思考,拿AI建立起來的資料庫、運算能力,模組功能,去創造遊戲規則,主導一個遊戲的運作。高學歷、高薪,到最後還不是別人養的奴才?那個時候少子化,年輕人少,五個人擰在一起,捆在一起打群架,誰能跟他們比?我的道,有愈多子孫繼承發揚愈好。

 

怎麼培養那種能力?怎樣洞察天地之機,然後回過頭來創造物質世界規則?靠的是強大的覺性,一種超越物質層面的觀察與感受。物質層面要靠我幫子孫先養好「金龍」——也就是我為他們留下來的天材地寶。一方面讓子孫可以有高頻的物質共頻,也讓傳說不只是傳說,會有一個實體、一個見證,有可以拿出來的東西。要講故事、編文字,AI資料庫一找、一運算,馬上變大師。以後你問AI Agent什麼是沉香、多少種類、產地、屬性、香味差異,不用一分鐘寫得比大師還厲害。但是你叫AI拿一塊土沉,讓你真正聞一下土沉是什麼味道,是哪種韻,它沒辦法。但是AI可以幾百字、幾千字的解釋什麼是土沉的甜、韻,這只是編故事。人怎麼運用天材地寶,AI沒用過也講不出來。

 

創造一個理想這叫決心,我現在幫子孫一步一步建構這個邏輯。像我們張家要傳承一種精神力、一種法則力,子孫可以洞悉天地之機,引導遊戲規則。富豪傳的都是公司,期待子孫繼續經營下去。但是沒有傳投影源,沒有傳思考方針,沒有傳為了世界準備的規劃書,低頻物質終究會走向無序、衰敗。那怎麼傳呢?小孩子四歲以前不用記憶學習,所以四歲以前發生的事情他都不記得,大腦細胞的神經元還沒有完整。鏡像神經元是最快成熟的腦細胞,靠這個模仿大人來學習,所以他們靠眼睛、耳朵,透過模仿,學習大人動作、語言。

 

(老師的孫女)張相容來練功房看到你們的動作,會感受到一種穩定感,學習到一種安定、內斂,她不知道老人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,但是透過聽到、看到,她會有一種感受。模仿你們的動作時,她感受到你們是什麼?這時腦袋裡沒有「老」字、也沒有定義。以後長大了再看到老人,她不會認為是死氣沉沉。死氣沉沉是一種認知、定義,張相容會回到小時候的感受中去定義。學靜坐也是,一歲小孩怎麼坐得住,我太太就靜坐讓她看讓她感覺,大人在靜坐的時候那種頻率、氛圍,透過鏡像神經元去感知就好。到雪山坑就讓她去摸樹、丟石頭、玩水,先不用教她這是樹、那是石頭,去摸去感應、感覺,透過觸覺讓神經元連結起來,等到四歲以後記憶力、識性開始發展,再告訴她大自然、高頻、低頻的不同,那個效果就很不一樣了。類似模式也可以用在鼻子上。

 

教育小孩最怕講道理,調皮搗蛋了,一直跟她講要乖要聽話有沒有用?那怎麼辦,調皮的時候打狗娃娃、猴子布偶給她看,跟布偶演戲給她看。聽、看的過程,她會有感覺,感受到了自然知道什麼事該做不該做,用講的沒用,打小孩靠恐懼壓下去,副作用更大。再大一點如果跟弟弟搶東西怎麼辦?耐心溝通跟她說要愛護弟弟,長幼有序姊友弟恭那一套嗎?怎麼可能有用,有用也只是嘴巴上說說,裝個樣子,心裡沒感覺,壓抑一段時間還是會爆發。吃東西的時候,就讓她爺爺也吃一口、奶奶也吃一口、弟弟也吃一口,一樣聽、看的過程中讓她先模仿。等到再大一點,講到分享兩個字,即使不記得四歲前發生什麼事,分享這兩個字還是會跟某一種神經元連結共頻。

 

西方教育都強調要跟孩子溝通,其實什麼都不用講,孩子是靠模仿學習,不是理性、道理學習。道理要到七、八歲上小學的時候額葉腦神經發達才能理解。那時候再跟他講道理還來得及。一直講道理,以後他就會用講道理的邏輯來反叛父母,是你教他這樣辯解的,道理是用來辯解的時候才用得上,假如都不辯解有什麼好講道理的。情緒來了剛好道理馬上用來合理化,跟父母對抗。孩子最高的辯解一定是對父母的反叛,親人的辯解,到社會上沒什麼好講道理的。很會講道理的一定是夫妻,親人,你跟外人講什麼道理?感覺、感受是一種頻率共振,感受到家人的快樂、悲傷,也能感受自己的情感,這時候要不要再說道理,就算講道理,幾個字點到為止就夠了。模仿的過程中,感知到周遭發生什麼事、有什麼情感流動,有那種感應力當基礎,八歲以後再告訴他道理、識性,告訴他分享會更快樂,會有體驗上的連結,而不是迫於父母壓力、社會規範下的妥協。創造可以給孩子共情的機會,讓他在過程中不斷的去感受自己、感受別人,感受大自然,感受頻率,和自己身上的振動。

 

因為人類是共頻出來的,小孩現在就是有序頻率,所以自然會去綜合這個頻率,不用你教,外面都是頻率。記憶神經也是透過頻率,頻率與五感共振產生色、法,後面出現受想行識,投影出我們這個世界。掌握這個投影源,就不是像AI一樣在編故事,自己發生過故事,也讓別人身上發生故事。知道共頻,等孩子再大一點,讓他多接觸高頻的物質,也就是我為他們留下的金龍。高頻物質是隨著時間愈來愈有序、愈來愈醇化,互動久了取其氣,孩子的頻率就愈來愈有序愈高頻,很短時間就能有醇化的作用,身體、心理素質都會不一樣,眼界維度自然會拉高。共振高頻物質的結果,這樣的孩子會不會就像一般人一樣,讀書、工作、賺錢,取得社會認同,想辦法賺更多錢,然後讓子孫也走類似的路?他會不斷的往源頭尋找,感受頻率、訊息的流動,掌握這個,就能創造法則。我留下這條金龍,子孫可以把自己身上發生的事,在別人身上重現,那就不是講故事了,是讓別人身上發生故事。你們想想,現在環境變成這樣,二十年後有多少人手上有這些東西,可以讓別人發生故事,可以真的感受到高頻物質的共振。沉香沒親眼看過、親手摸過、親鼻聞過,AI告訴你「既金堅而玉潤,亦鶴骨而龍筋」, 那就只有停留在文字、連想像都不知從何想起。

 

王陽明講格物致知、致良知、知行合一。我們從這三個點來看物質。一個人能夠與物質共振,與人共情,他就不會停留在有形、物質的層面,透過頻率,他會看到5%物質界以外,另外95%的暗物質、暗能量,財富物質是一個介面。財富、地位,那是有形世界遊戲規則下的價值,只佔5%,死了也帶不走。擁有物質是為了讓我們能看到另外95%,不是把自己框在5%裡面。這就是格物、致知,覺到一個程度,致知升維,成為致良知,範圍、作用一直擴大。再回到人事物上面,很自然就知行合一,想法成為行動,你只是在做自己而已。這就是我想留給子孫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道,這是我的孫子兵法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