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 【 專欄三  圖靈集 】   

穿透力

   

​阿充

紀念罌粟花

圖片來源 / wix

古典力學是以牛頓運動定律為基礎,在宏觀世界和低速狀態下,研究物體運動的基本學科,在研究速度不接近光速、質量不是非常大的宏觀物體時,古典力學提供了非常精確的結果。量子力學則是描述原子尺度及原子尺度以下的自然行為,量子力學無法預測粒子在空間中的確切位置,只能預測在不同位置找到它的機率。今天要談的穿透力,顯然不在古典力學的範疇,因為物質與物質間不可能穿透;但是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看,一切物質皆是一群電子繞行中子、質子的原子所構成,所謂物質其實大部分都是空間所構成,有空間當然就可以穿透。頻率越高越容易穿透,能量越強也越容易穿透,X光就是屬於高能高頻率的光譜,所以可以穿透我們的皮膚、肌肉;紅外線是屬於較低頻率的光譜,所以無法穿透皮膚只能停留在皮表形成熱能。物質有所謂的物質波,光是一種電磁波,從波的角度去理解,就比較能想像穿透力是如何發生的。

 

穿透力的哲學意義

 

別人的想法存在那裡,而你會碰撞到它,就代表你的穿透力不足。別人的想法永遠是客觀的存在,你主觀的不高興其實和它一點關係都沒有,只是因為你無法穿透,被卡住了。我們的意識就是一種頻率,如果處在高頻的狀態,也可以說當你有無限的變化、無限的可能時,那你就穿透過去了。我們的情緒永遠都會有起伏,這是生命的真相,即使佛陀也是如此。修行不是要變成槁木死灰,而是要用更高維的靈性,穿透這些情緒,起了心之後卻可以不要動念。怒恨怨惱煩不是不起,是被穿透,穿透是在更高的維度中發生的。發生在心裡的喜悅、悲苦,相對來說是低維的,我們因為擁有一個更高維的靈魂,靈魂可以穿透,所以不要在意你的樣子,只要穿透它就好。凡事都有個高低對錯,但是我們不要被高低對錯所綁架,要穿透高低對錯,穿透力就是無罣礙力,面對一切的發生,不要有罣礙。練習穿透力就是練習不在意,不在意就會自在,穿透力就是對所有一切的發生不在意。

 

身體的穿透力

 

身體的穿透力是什麼?空間,有空間就可以穿透,要在身體看見空間,利用空間。其實身體本來就處處是空間,只不過我們的身體長期被大腦所控制,低頻的大腦看不見身體的空間,練功就是要擺脫大腦的控制,用高頻的靈性進入量子態,看見身體的空間。高頻的靈性不會對身體下指導棋,肌肉不會接收到大腦的指令,身體會找到空間自然而動。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大腦不用想,這過程叫移鼎換爐,當身體這個爐已經空掉了,到達墮肢體、黜聰明、離形去智的狀態,丹田也是空的,只剩下心,一顆會起波浪的心。當大腦不掌握六根的時候,這個心應該也是空的,但是你還在看,還在聽,還在呼吸,身體唯一存在的作用就是呼吸,這就是心的本相。這個時候呼吸在丹田,在空相裡,已經不在外相了,因為鼻子已經不受大腦控制,所以只有丹田,只有膻中跟肚臍這兩點之間的關係而已,透過這兩點之間的開闔,身體只剩下橐籥,虛而不屈,動而欲出。橐籥就是風箱,必須是中空的才有辦法運作,所以最終就是意守丹田,見山不是山,在大自然的狀態下運行,佛就是在這樣的地方活著。全體透空,所以它不再起障礙,不再起煩惱,內心維持平靜的狀態,平靜的心就是空的,所以它就在空相裡,這個就是佛相,意守丹田就是那個圖騰。

 

E=mc² 穿越空間和時間

 

張老師對這個愛因斯坦發明的質能轉換公式下了新的詮釋。E是能量;m就是空間,有空間才有質量的存在;c就是時間,c² 就是過去+未來。所以一切(空間+時間)都是由能量所形成,能量是一種波,又叫做「覺」;m是一種粒子,又叫做「識」。時間為什麼要平方?因為無限的過去加上無限的未來才叫做永恆,永恆加上無限的空間,那個既無限大又無限小的空間,形成虛空,能量就是在虛空中。在永恆的時間中,任何一點都會投影出不同的三維空間,所以你只要掌握能量,你就可以在任何時間將價值投影出來。頻率高的人可以投影在時間平方的任何一個地方,孔子投影了兩千五百年,論語裡的那些話語可以穿越兩千五百年,這種能量穿越了三度空間和四度空間,是一種五度空間的能量,可以在永恆的時間內的任何空間產生效益。

 

E=hv 向高頻靠近

 

在量子力學裡,特別是針對光子或其他質量為零的粒子來說,h是普朗克常數,頻率(v)和能量(E)是直接相關的。越高頻,能量越大;越低頻,越物質化,存在時間越短暫。高維一定高頻,穿透力越強,穿透力就是一維加一維的疊加態。高頻的人,因即是果,高到等於一切了,永遠都在穿透中。物質也各擁有不同的頻率,萬物就是因為這樣而有所差別,其中生物的抗氧化力越強,頻率就越高,可以穿透到未來,死後還繼續發酵著。我們要多接觸高頻之物,例如沉香、老茶和老人蔘。強調速度跟肌肉的運動,是高耗能低頻率的運動,我們練功是低耗能高頻率,只有在高頻率中才能低耗能,就像高頻的伽馬射線不熱,但是穿透性極強。外在的身體頻率越低,身體內部的頻率越高,所以練功時動作要慢,最後只剩下中空的橐籥,帶著我們穿越身體,穿越情緒,穿越想法,穿越空間,穿越時間,穿越虛空。

(本文依2025/03/10課程部分內容編寫)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