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專欄一/體證道德經 】
「為下」的身體實踐方法
文稿彙整/賴鈺晶

圖片來源/ wix
《第六十一章》
大國者下流,天下之交。
天下之牝,牝常以靜勝牡,以靜為下。
故大國以下小國,則取小國;
小國以下大國,則取大國。
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
大國不過欲兼畜人,小國不過欲入事人。
夫兩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為下。
大國者下流,天下之交
「大國者下流」是指一個「大人」是永遠處於謙卑之處的;只修改自己,不修改別人。透過覺察,卸下過多的自我包裝與觀念,拿掉限制自己的東西,在自己裡面,建構認識自己的敏感度,然後去認識所有一切的無常。人就是要這樣居下流,把自己放在最低、最寬廣、最深的地方。如此不斷地提高境界,並帶領著周遭的人一起提高,而展開自己的世界。
回到身體上,「大國」就是上丹田,「天下之交」就是最低處,又陰又寛廣又深的地方,所有的一切都往下丹田走,就是「處下」。所以在練功時,就是將身體的氣放在下丹田的氣海,把大腦這個上丹田的大國放在下丹田裡面,往下丹田聚合,此謂「天下之交」。
天下之牝,牝常以靜勝牡,以靜為下
「牝」就是女性,「牡」就是男性。所謂「天下之牝」就是天下陰柔之所在。牝就是生生不息的力量,是一種無限「受」與「包容」的力量。天下之牝,如江海之納百川,人要把自己的想法放在最低的位置,匯聚眾生而形成「牝」。牝常以靜勝過陽剛之牡,以柔克剛。「剛」就是大腦的想法及執著,把它放在下丹田、下流之處,交給身體的行動,讓剛不見,所有的觀念就可以空掉。所以靜能勝躁,柔能勝剛。正所謂「牝常以靜勝牡,以靜為下」。
練功時,身體的上丹田屬陽,叫離火汞龍;下丹田是坎,主精、主腎氣,腎氣就是陰柔之氣,屬陰為腎水、鉛虎。龍虎交媾,龍要下到水裏,龍躍於淵就是「天下之牝」,以牝為下,就是下丹田。「牝常以靜勝牡」,所以練功時動作的鬆柔,就是貼近靜最好的方法,而剛猛中的每一秒中都充滿險境、動盪,只有如母性般的靜才能夠安定所有的細胞,安定身體這個天下。所以為天下故,牝勝牡以靜。
故大國以下小國,則取小國;小國以下大國,則取大國。
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
「大國以下小國,則取小國」。大國者,上丹田,是離,是心、意識,是火,就是大腦,主陽;小國者,下丹田,是坎,是水,就是腎,主陰。坎離兩卦,坎中有真陽,離中有真陰。取坎中之真陽濟離中之真陰,陽性中有女性賀爾蒙,女性中有男性賀爾蒙,以真陽治真陰,以真陰治真陽。真陰把真陽化掉,即是「大國以下小國,則取小國」,為陰,為坤卦任脈;真陽渡過,化掉真陰,則是「小國以下大國,則取大國」,是乾卦督脈。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,任督通矣,就旋轉起來,這叫河車運轉。
大腦是上丹田,為大國,身體是下丹田,為小國。「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」的「下以取」是指大國下小國,就是大國把身份地位放低了,大腦不要想了,交給身體去主導,就能夠作用出腎臟的陰柔力量,能夠以意導氣,以用其氣,所以「大國以下小國,則取小國」;「下而取」就是「小國以下大國」,因為「下」,讓大國來保護它,得到大國的好處,反而小國自己變成了大國。
這是道家練功很重要的法門,首先必須身體相信,進而追求內心的圓滿;若在身體上看不到好處,內心的修為就看不到好處。必須先得到身體的奧妙,進而在身心靈的超越中獲得喜悅。所以,或下以取的「以取之」,或下而取的「而取之」,二者是不一樣的。前者的「以」是指所以能夠得到身體的好處,後者的「而」是在靈性的超越中反而得到的好處。
大國不過欲兼畜人,小國不過欲入事人
「大國不過欲兼畜人」,就是願意把大腦放空,不用想,讓身體流動,讓每一個細胞過得很自由,那就會很有生氣。少動腦筋,有所思必有所欲,有所欲必有所行動,就會勞民傷財。因此要讓大腦無為,不下任何指令,讓身體主導,每一個細胞活得自在、自主,動得很快樂,這叫動禪。不用想,禪定、無為,就是禪定。所以上丹田以智慧、空來取小國,照顧身體這下丹田。
「小國不過欲入事人」,小國就是每一個細胞,例如肝細胞、腎臟細胞…,每一個細胞只不過想進入整體的大國去服務,例如肝臟能量匯入整體而完成其角色價值,這叫做「欲入事人」。小國則以練精化氣來回饋大國。
夫兩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為下
「夫兩者各得所欲」是指大國與小國,陰陽交媾,都有好處。互相下流,互相融入對方,不是想要居大。所以「大者宜為下」,一個人能夠有大肚量、有大智慧,一定把自己放得很低、能讓。讓不讓,為無為,事無事,欲無欲。讓不讓的讓就是無為,不讓就是為。都讓給對方,把內心所有的困惑、慾望都讓給對方,但自己仍無條件參與,而且一定做好,把功勞都歸給對方,叫讓不讓。隨時都想到別人,一切起心動念都圓滿,就是「此在」,不是我在,是一切都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