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 【 專欄一  體證道德經 】   

以至柔馳騁至堅

   

文稿彙整/李明

雪山峰

圖片來源/ wix

第四十三章

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
無有入無間,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。
不言之教,無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

 

所謂「天下之至柔」,就是指水,《老子》七十八章也說:「天下莫柔弱於水」。天下至柔的水,可以承載、可以駕馭天下所有有形的物質,所以說「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」。《老子》的每一篇都可以從身體解讀,天下,就是全身,氣流動全身,連骨頭都能駕馭。

 

莊子講庖丁解牛,「以無厚入有間」,無厚就是很薄,有間就是空隙。會宰牛的人,他的刀幾十年不用磨,因為他總是以無厚入有間,心神專一,隨順找空隙而走,不對抗,如水的隨波逐流。因為一抗爭,刀子砍到骨頭就容易鈍。
 

而老子說「以無有入無間」,無有就是沒有,是一種空的存在,無間就是有,是看起來沒有間隙、黏在一起的固體。只有無形的東西可以穿越過有形,所以讓所有空間產生的無,進入你的有形肉體中,到肌肉、骨骼裡。千萬不要去動肌肉、骨骼,那就變成以無間入有間,那你的空間一定被扭得亂七八招,韌帶受傷,肌肉僵硬。

 

無形在那裡?無形就在身體空間裡,氣就是空間,它會穿越四肢百骸這些有形的肉體。你只要四肢百骸放鬆就好了。我們練功是以無有入無間,無間就是沒有空隙的形體物質,無有是身體空間。它會因為壓縮,讓氣流佈到全身四肢百骸。這就是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,以身體的至柔馳騁身體的至堅。

 

「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」。做事情一定會有一個結果,假如你「有」了,選擇了好壞,想要一個「好」的結果,當結果不符合你的想法,就是得到一個壞結果,於是你的內心就會痛苦。如果你內心「空」了,在道的狀態裡沒有好壞,那麼不論結果如何,你都不會被刺痛,好壞於你沒有分別。

 

萬物自生自滅,老天不會對誰另眼看待。下一場大雨,為的只是給大地滋潤,有些動物可能會淹死,有些植物會卻會茁壯。假如天綁手綁腳,顧慮到公不公平,雨下太多怕這個淹死,不下雨又怕哪裡鬧旱災,這些念頭想法一出現,「天」馬上就毀了。所以人的慈悲心未必都是對的,因為不一定合道。

 

不要以為你沈默寡言,唯唯諾諾,就代表你是道家思想,誤會了。道家說無為,無為裡面是無所不為,為無為則無不為,不是消極。只要你活得合於道體,一定能聚萬物,就像一棵生機盎然的大樹,一定會有鳥去那裡築巢。不用去追求、爭取什麼。

 

「不言之教,無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」。老子第二章也提到「不言之教」:「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萬物作焉而不辭。」「行不言之教」,所有有形的教條都是有限的,只有無形的道的運作法則,才能無限的存在,只要在道的法則中,做就對了,不需說太多。「不辭」就是不缺席,萬物在那個地方生生不息,各自在自然規範中進行生命的過程,人只要活在其中,不需要太多定義,太多做作。

 

為什麼不言之教、無為之益那麼重要,卻「天下希及之」?天下很少人真正明白、更何況去做到呢?大家渾渾噩噩,讀了很多知識來行「多言之教」,講得頭頭是道,還以為自己能力很強,但都做不到。其實做跟學是兩回事,「百姓日用而不知,眾人皆謂我自然」,有時候做了就是一種說明,何必講?先去托缽十年,再來談怎麼當和尚?先讓自己傾家蕩產救濟困厄之人,再來談布施是什麼。

 

「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人」。古之學者學道理,是為了把自己放在執行道理的路上,只要執行了,就不再講道理了,因為已經完全做到了。今之學者為人,他所學的知識自己都不做,只是為了當商品販賣,讓別人來買這個知識。

 

「不言之教」就是不要想那麼多、說那麼多。沒做有什麼用?如果你已經在做了,已經在持續練功了,「無為之益」就產生了,很少練功的人能夠到達這個層次。我們的做法不只是身體的做法,只在練功的時候用;它是在你生命中放諸四海而皆準,做事做人的價值觀都在其中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