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 練功筆記・之一  】   

從「覺醒」到「覺悟

 

林鈴宜

image.png

圖片來源/ Midjourney

練功是「覺醒」到「覺悟」的過程

人擁有識性與覺性。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,大腦發展出強大的識性,一千億個腦細胞形成錯綜複雜的網路系統,對眼耳鼻舌身接收的訊息進行比對判讀,形成記憶與認知,主導人的一生;識性也讓人站上食物鏈的頂端,改變了世界。覺性存在全身所有的細胞中,可以感知所有,與一切和諧共存。識性強,覺性就弱,要開發覺性,得從身體自覺下手。從百日築基開始,到練精化氣,練炁化神,再到練神還虛,這一段是「覺醒」的過程;練虛合道到道法自然是「覺悟」的過程。

 

「不想」才能「覺」

下丹田練鬆,中丹田練靜,上丹田練空。空不是沒有,空是不想。人從小到大,大腦藉著眼耳鼻舌身五個窗口跟外界互動連結,早已不知累積了多少資料,這些儲存在大腦皮質裡的各個資料庫,形成人對萬物的認知與價值觀,也困住了人,使人無法跳脫既有的邏輯思維,與更廣大的未知連結。你沒辦法把這些寫進大腦裡的東西拿掉,你只能不去用它,就是「不想」;從眼耳鼻舌身五個窗口進來的訊息,要進行大腦資料庫的比對判讀前,不想,久了大腦慢慢就不會去「那樣想」了,才有機會變成「這樣想」。「那樣想」是「識」,停止原來那套「識」的系統運作,「覺」就會出來,「覺」是感受,感同身受。大腦「識」了就有對立,分美醜、善惡、好壞、對錯,遠離真相;只有在「覺」的狀態下,人才能真正看見、聽見、聞到、吃到、觸摸到,像面鏡子只是反映當下的一切。

生活中練「不想」

所以「不想」很重要,除了練功不要想,日常生活中也要進行不要想的訓練。在每個發生的當下,也許是一個人、一句話、一個事件,抓住那個看見聽見的當下,自己的情緒快要被挑起(被自己的大腦)的瞬間,喊「停」告訴自己「不想」,通常那個瞬間就會過了,情緒沒有出來,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。情緒是因大腦對焦所見所聞而「想了」的產物,這個過程很快,不能等情緒出現了,再來不想,那根本停不了,念頭會一個接一個,沒完沒了。這需要敏銳的覺察,練功時專注的訓練,使人對自己的起心動念敏感。人是自己把自己想成那樣的,遇到這就那樣想,久了變慣性,就形成執著。

 

「情緒」是看見自己的工具

每一種情緒發生的當下,其實都在告訴自己「我是誰」。抓住那個當下問自己「我怎麼了」、「為什麼我會這樣」,你會穿越自己的識性,到達深處的人性,看見它。在識性裡,因為有好壞的分別,所以那些所謂「壞」的人性就被隱藏起來,見不得人;甚至用一套漂亮的說詞扭曲它,人因此離自己越來越遠。在覺性裡人性是自然的存在,不分好壞,該怎樣就怎樣,所以能夠「欲無欲」,滿足基本的需求就好,不會無止境的追逐。所以覺察的功夫,不管在練功或生活中,感覺自己的感覺,非常重要。越知道自己是誰,就越能跨越識性的綑綁,覺性越強。

造化

覺性強了之後要幹嘛?識性就能為覺性所用,讓一切圓滿。人修到眼耳鼻舌身意的覺性出來,莫那識與阿賴耶識自然就會跟著改變,變成平等性智與大圓鏡智,此時人就可以拿到造化,也能給予造化,不管什麼事什麼人到他面前來,都會圓滿;他的所作所為會讓一切圓滿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