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 【 專欄二 導引按蹻 】   

 學徒制的積極與熱情

 

莊朝傑

治療專欄.jpg

圖片來源/ 四晚班

我在治療課的角色是「病人」,一方面作為同學們實習的對象,另一方面藉此治療我的肩頸問題,目前肩頸痠痛、麻、無力的情況改善非常多,顯見同學們學習的效率很高,感謝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忙。

 

在課堂上老師治療同學時,同時配合解剖學和推拿手法的解說,讓我們從基礎上明他事瞭疾病的成因及治療的原理。我印象深刻的是,老師說治療疾病時,必先緩解附近組織及相關經絡的問題,然後才治療病灶本身,才可收事半功倍、更深層、持久的療效,這讓我聯想待人處事時,也是要先做好配套措施,讓人有台階下,才能圓滿解決事情。

 

治療課程中,我又重新接觸到解剖學,回想以前只會埋頭死記各條肌肉的起點、終點、作用、神經支配以及骨頭各個小細節的名稱、功用,完全只為了通過考試,當然早就忘光光了。老師因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,所以教學的方式就很活、很實用,例如他解說肌群時,以實戰的角度很自然地將它們依伸、屈的功能分成「伸肌群」與「屈肌群」,接著由形狀大小、長短和作用再細分,突然間覺得那些紛亂的肌肉變得有系統了,只要分別記住「伸的」、「屈的」各有哪些肌肉,就像粽子束的頭,一提頭就拎起一整串,方便建立系統性的記憶。

我們目前大都是中年以上的年紀了,記憶的能力已逐漸降低,記不住解剖名詞是合理的,說實話若沒有經常實際運用,那些名詞早晚會脫離大腦而滿天飛舞。我認為現在讀解剖學只要有個概念即可,當老師實例教學時,我們用它來幫助了解及記住老師所教的內容,發問和討論時也有一個共同的名詞系統做溝通,然後再回頭查解剖書對照,更可加深印象,所以解剖學課本上的知識是幫助我們臨床上的學習,讀了又忘是常態,不必太灰心。

我們的治療課是偏向學徒制,藉著同學們各別的病症,老師一邊治療一邊解說,並讓我們實際操作治療手法,教學的效果比較大。同學們不論在解剖知識的學習或實際治療手法的練習都非常積極,讓人感受到治療病人的熱情,這可由練功房內經常可見兩兩互相治療的身影得到證明,祈願我們都能習得治療的手法,減輕旁人的病苦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