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專欄二/導引按蹻 】
覺性份子學治療
黃渼蔆

圖片來源 / wix
頭痛醫頭,腰痛治腰,熟記人體結構的骨骼肌肉就懂得治療了嗎?2月28日到3月2日治療組在雪山坑舉辦三天二夜治療營隊,課程重心不全是技術操作,而在心法的傳授與實踐。張老師從治療者的學習觀念、態度與鍛鍊方式,用觀察者的角度切入病痛的根源,展現了治療學的高度與境界。
拔草人生觀
蛤,大家去拔草!這是怎麼回事?
張老師說以前的人學接骨要先練手,手沒力量就握不住,啥事都做不好。訓練要就地取材,面對一大欉草,身體是腰馬形正的「屈勢」(台語):腳站穩,腿一蹲,腳跟踩下去。手一伸,拳頭一握,藉勢旋轉,捏抓草的根部,將其連根拔起的瞬間反應才是力量。所以要用對力量,才能在限定時間內拔完一定範圍的草,這是訓練,也是人生觀,所以拔草是學治療的實戰經驗。
學治療也要學邏輯
一般人對自己不熟悉,對身體的骨骼、肌肉、筋膜、神經等結構也不好奇,對他人的身體結構更是一知半解。張老師說學習者首先要對自己好奇,學治療需要好奇,也要學邏輯,因為不對症的痛點按壓或處理,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按摩。譬如,大多數腰部疼痛或僵緊問題的根源在腹部,要從腹部做處理;而腰背僵硬的問題不是直接按蹻背部,是從身體的正面入手做治療。
我們來上課是學習成為治療者,不是變成被治療的人。凡事都有因果關係,有治療需求的人每天都在包裝自己,以為靠學習就會讓自己更好,外表看似生活豐富,實際只是徒增壓力,反而患得患失。所以,學習者要具備主導自己生活的能力,無論是拔草或學治療,在哪裡就得全然投入,做任何事都保持自在的心態,人不能被動過日子才不會活得很空虛。
老化不是病
伴隨歲月流逝,身體年老慢慢會發生種種現象,包括:暈眩,頭髮轉白或稀疏,眼睛老花模糊,耳朵開始耳鳴或重聽,牙齦萎縮,皮膚不再緊實光滑。除此,肩膀頸部感覺僵緊,血管慢慢硬化,鈣質流失,肌肉漸漸消減,手腳的末梢關節也越來越不靈活…,身體的退化現象在所難免。
有些人會做重力訓練去練肌肉,強把營養放到肌肉上,身體的其他部位反而容易衰弱。因為人每天透過飲食吸收的營養是固定的,這些養份不僅養固腦,也需顧及身體其他部位。但人的年紀大了,身體的吸收、代謝會越來越差,吃進去的營養未必完全吸收,又增加代謝的負擔,會形成惡性循環。然而,現代醫學能否完全逆轉退化的現象?其實,老化是身體生理表徵的進程,即便認真練功也只是延緩,無論如何養生,人終究無法完全避免生理的退化現象,所以談養生是騙不懂的人。
你累了嗎?
很多人生病是因為活得太累、太壓抑,身心不協調。一個人成天都在包裝自己,偽裝久了,身體也會抗議,像模特兒整日都活在別人的設計形象裡,不是活出自身的原本姿態,導致很多人連走路方式都出問題。所以,「不自然」才是生病的根源,疼痛處理只是治標,真正治本要尋根探索一個人的個性、感覺和生活習慣。
有些人對內心空虛不自覺,空虛不只是心理的狀態,還會導致全身關節疼痛,因為身體的空處在關節,能量會卡在關節處。比如肩頸僵硬的問題,不能只觀察頸部,而需全盤瞭解身體的狀況,包括個人的習慣、姿勢與心態等。如果這個人的個性不信邪、很鐵齒,遇事都要爭高下,身體動作就會很僵硬,因為硬撐到底的心態會讓身體很緊繃,這才是病根所在。所以,身體跟內心會互相影響的,人越放鬆,就越能順應自己的自然狀態,才會得到真正健康。所以治療師要有立體的思維,理解從骨骼、肌肉、性格到環境都會影響人體系統的傳鏈,觀察疼痛的症狀就能推測到這個人的性格,如果性格不改,身體的疼痛不會獲得真正的解決。
看萬物要看時間
宇宙中我們看得見的物質約佔5%,只是5%投影出來的顯物質,仍有95%的東西看不到;暗物質約25%,暗能量約70%,都是形成全體的部分。人的生命幾乎全是暗能量、暗物質在安排,如你的元氣、想法、意志力、內心感覺、思維,乃至人格等都是暗物質。你看一切的發生及如何發生,其實都在自己的腦袋裡,而不在那個發生中,因為我們只瞭解5%的顯物質,95%的東西都看不見。所以,看萬物要看的是時間,也就是,在時間之外的發生,在它尚未形成之前,或已耗用成灰之際,它們都是什麼樣態的存在。
引起身體疼痛原因和暗物質、暗能量有密切關聯。據統計,2000年臺灣實施全人工髖關節、膝關節的置換手術約達1.5萬例,人工關節置換術已成為骨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。如果從男女性別的身體結構來看,女性置換膝關節的案例較男性多,但女性的腰椎開刀案例卻較男性少。因為女性的骨盆結構與男性不同,骨盆略寬,站立時背部較挺直。但男性站立時比較容易塌腰,一旦塌腰到某一節腰椎融合,走路就會出問題。所以,一個人的腰腿能否正常走路,心態是否怕痛,甚至體態的美觀與否,都是暗物質、暗能量在作用。
覺性份子
張老師說學治療的人要從身體去理解,不能停在結構。身體的結構很簡單,問題在你缺乏感覺,所以不知道如何處理。如果你能夠對腳走路有感覺,用覺去感受它的發生,還原真正的現場,就會知道腳結構的最大受力點。所以,知識份子是用力記住腳的頭狀骨、楔狀骨等骨骼結構,而覺性份子用感覺,在肉體上覺到問題在哪裡,越觸碰就越熟悉,熟練的是感覺。覺性在,一切都在。
坊間的治療術有很多噱頭,如果真的關節脫臼還是得要送醫院治療。治療學上最高超的全然理解就是理解哪裡痛,之後知道那裡怎麼了,進而不怕痛,從這裡解脫,才是一位真行家。身體有朝一日會崩壞,練功活出自己的感覺,從腳底開始跟自己好好對話,從低維到高維的理解,達到身體本身的理解與解脫,才是最強的治療術。